阅读原文:有效道歉的6个成分
我们大多数人想象中的道歉包括三个基本成分(1)对发生的事情表示遗憾(2)明确声明"对不起";(3)请求原谅。所有这一切都必须以真诚的态度态度传递。虽然这些技巧也许是新易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却往往会忽略一些东西。当我向病人们指出这样的疏漏时,他们经常表现得似乎我只是在强调一个。过于专业的问题。'"噢,得了吧!。他们常说。反正我道歉了,不是吗?难道说了‘对不起’,这三个字还不够吗!"
我的回应则是,除了上面提到的三项以外,还有其他必要的成分。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另外三项影响道歉效果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肯定对方的感受、要求赎罪、承认我们违背了对方的期望。
作业一:练习有效道歉的6个成分。可以是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可以用下列情景来进行案例练习:
小李之前开了一个好朋友的玩笑,说他是个花心的人。朋友说过不喜欢她这样说,但她以为只是说说而已,第二次又开了类似的玩笑,也遭到了朋友的反对。四天前,因为一件什么事,她又不小心说了类似的话,结果朋友就炸了。要跟她断交。
小李感觉自己真的错了,认真道了歉,“对不起,我保证以后真的不会再这样说你了,请相信我。”然而朋友就是一直很愤怒,说枉我把你当最好的朋友,你竟然也这样看我,亏我一直以为你是知书达理的人,你经常一再的做出这种事来,我再也不想理你了。
小李觉得这次是说什么也挽不回了。非常内疚,四天都没怎么吃下去饭了,她非常不想失去这个朋友,难过得要死,大家觉得用今天学的道歉方法可以怎样试一下呢?
(对发生的事情表示遗憾) 我之前不该说那样的话。
(明确声明“对不去”) 真的非常报谦。
(肯定对方的感受) 听到别人这样评价,你心里是很难受的。
(承认我们违背了对方的期望) 作为朋友,我不该这样伤害到你。
(请求原谅) 希望你能原谅我,我保证不会再犯。
(要求赎罪) 我该怎么样补偿你呢,不管什么要求我都能答应的。
阅读原文:消除“应该”法
不适当的“应该陈述”会导致内疚。因为我不应该做错事,我不应该冒犯他人。
这种非理性的“应该陈述”暗示你应该是完美的,全知或全能的。然而,这样的"应该规则"是没有道理的。那么如何用现实的方法重写
他们呢?介绍一个清除“应该句式”的方法。把"应该"改称“如果...则会更好。”
比如把“我应该做个好妻子,我的丈夫就会爱我”。改成“我是个好妻子,我丈夫能爱我会更好,然而爱这种事不是人好就是必要条件,婚姻也需要方方面面的经营”。
从客观角度看待会避免因为"我丈夫不爱我是因为我不够好"导致的内疚情绪。
作业二:选出以下应该规则中你同意或者非常同意的项目用“改写应该规则”方法改写
1.亲朋好友的感受和行为都和我有关,我应该负责。
如果亲朋好友感受好一点会更好,但这取决于他而不是我。
2.如果我批评别人做事方法不当,只要他们生气或心烦了,那就应该是我的错。
如果别人能对我的批评有好的反馈会更好,但我不能左右他人的想法。
3.要想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有道德的好人,不管谁需要帮忙,我都应该尽力帮助。
如果能帮到他人会更好,但这不是业务,而是美德。
4.如果一个孩子有情绪问题或行为问题,那应该是因为孩子的父母在一些重要方面失败了。
如果孩子能挺好会更好,但他有自己的发展节奏,我不能强求。
5.我应该能讨好所有人。
如果别人能喜欢我会更好,但人人皆不同,我无法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