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课时间,还是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为主。请孩子回忆并回答“磁铁能着哪些物体吸引小车?”。学生回答时,教师要让孩子把话说完整,如“通过该上节课的实验,我们发现磁铁能隔着布片吸引小车”,这样的回答比“布片”好。
完整的口头表述,是可以训练孩子用语言帮助自己回忆实验过程的。
《磁铁的两极》一课第一个活动“借助回形针感受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我只给出了孩子感受3个部分,提示孩子用粉笔画出。
再小组内轮流操作,每个部位试两次。
巡视时,13个组的孩子内,有7-8个组的孩子会提到其中一端最强。包括后来两个活动中,总有孩子要去比较两个磁极之间的磁力大小。第一个班教学时,我没处理学生的这样的表述,以至于我在第一个班上课的最后,孩子总觉得磁极最强的只有一个。
在第二个班教学时,我就从第一个活动中追问孩子,“实验中条形磁铁中间部分是什么感觉?学生会提到“中间没有磁力”。第二三活动时,我会提示学生关注两端磁力与中间磁力做比较。
今天在写反思时,我突然想到,教师可以口述的内容是“条形磁铁两端都比中间磁力强,我们就把两端磁力强的部分叫磁极”。学生才在最后的小结说到了“磁铁的两端磁力都强”。
那么,还需要提示孩子不需要比较两个磁极不呢?是我现在的疑问,另外再次重申——教师的教学语言确实需要多打磨呀。
另,关于课堂组织管理,我多嘴分享个经验。
同组的新转岗的老师聊到“孩子们取用实验器材前都很会控制音量,全体实验开始就闹哄哄得有些太大声了”,我于是分享了自己的实验管理训练方法。
我有个训练1-2年级的孩子控制音量参与实验的方法。
1.副板书上写上12/13组的组号”。如图:
2.提示1、5、9、10小组先起立小声讨论并操作实验,接着再选2、6、8、12组开始,最后剩下的小组开始。每一轮间隔不超过30秒,多几次课这么训练。
3.完成实验后,对于控制好了音量的行为要+星处理。
4.未来自己的任教班级学生偶发实验过程中声音过大,下一实验活动就可以重复这个训练。孩子会有记忆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