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能量读书会】2024.2.6读书笔记分享
《论语》【4】
观点解析: 巧言令色的奸臣自然不是好东西,那因为心中懦弱,患得患失,怕对不上领导意思,领导就不喜欢我了,我的地位利益就受影响了,而顺着领导意思说话的人,也是不仁之人。朱熹说:“圣人辞不迫切。”圣人说话,不着急,不急于去引导对方。他只是说出自己的观点,你听,他很高兴。你不听,他有耐心。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习笔记】
巧言,就是花言巧语。令色,令是善,就是伪善的神色,巴结人的神色。
朱熹说,“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满脸堆笑,满嘴涂蜜,只是装饰表面,讨对方高兴。这时候,就人欲放肆,而本心之德没了。谁的人欲放肆呢?一是那被巴结得人,人欲放肆;二是那溜须巴结人的人,他的人欲藏着等机会放肆。这样的人,鲜矣仁!仁德是不会多的。
巧言令色的奸臣自然不是好东西,那因为心中懦弱,患得患失,怕对不上领导意思,领导就不喜欢我了,我的地位利益就受影响了,而顺着领导意思说话的人,也是不仁之人。
张居正说:“其丧德于己耳。若究其害,又足以丧人之德。”他首先是自己的仁德没了,而其祸害还在于足以让对方也丧失仁德!
张居正说,说话的语气和神色,都是内心世界的反应,最可以观察人。那有德的人,语气神色都很正。如果善为甘美之辞,迁就是非,阿谀奉承,让听的人高兴,那就是巧言。刻意为谦卑谄媚之色,柔顺侧媚,迎合对方的意思,那就是令色。人之常情,都喜欢别人顺着自己,见到甜言蜜语的人,就很容易喜欢他,亲近他,喜欢他,就察觉不到他的奸猾,由此变乱是非,中伤好人,以至于倾家破国,这样的事都很多,所以用人不可不察也。
那么圣人君子是怎样呢?
朱熹说:“圣人辞不迫切。”圣人说话,不着急,不急于去引导对方。更没有私藏不可告人的目的,也不为自己的利益,他只是说出自己的观点,你听,他很高兴。你不听,他有耐心。前面学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所以程颐说:“知巧言令色之鲜仁,则知仁矣!”懂得巧言令色之不仁,就懂得什么是仁了。
—————————————————
《论语》【5】
观点解析: 每天记得诚实地问自己三个问题:给别人办事,真的都尽心尽力了吗?和朋友相交,百分百都是真心实意了吗?跟老师学的东西,都认真温习、练习、演习,真正学到手了吗?认认真真一问,就可怕了,没有一条自己是合格的!这就是曾子给我们的自修心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习笔记】
这就是著名的三省。
曾子,名曾参,孔子晚年弟子,也是最有成就,最受尊崇的儒家人物之一,四书中《大学》,就是他写的。而“吾日三省吾身”,是他创立的影响巨大的修身方法。每天三次省察自己,问自己三个问题。
三省人人都熟悉,但谁真正每天都记得问自己这三个问题呢?所以朱熹说读书要切己体察,一定要对照自己,学而时习之,学了就要练习,每天就像到时候就刷牙一样,到时候就练习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朱熹说“尽己之谓忠”,是尽心,尽自己最大努力。替人办事,尽心竭力了吗?
这一问,恐怕就把自己问倒了。我们有时替人办事,恐怕就是苟且粗略,而不肯尽心。我检查自己,工作上客户交给的事,还算比较尽心,也不敢说竭力。而有时候家里人,比如我妈妈,或者我太太交办的事,或者儿子交办的事,就容易忘记,或者办了,是办给她们看的——我给你办了,但没办好,没办彻底,因为我那么忙嘛,我已经给你办了嘛!实在没办好不能怪我了。
但我让我妈妈办的事,每一件小事,她都当天大的事,我只要跟她说了,我心里踏实得很!
这一问自己,就问出自己要进步的地方了。
历代老板挑选人,不管他是否聪明智慧,最重要第一条——是否实心办事,这就是为人谋而忠。
第二个问题,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朱熹说“以实之谓信”,就是实心相与。 这个“信”,不只是说到做到,言而有信,而是时时刻刻,对谁都真心实意,没有虚情假意。
这一条,又难做了。怎么能对谁都实心呢?本身就虚情假意的人,咱们就不去说他了。问咱们自己,是不是也经常有虚情假意的时候呢?或者不愿意得罪对方,或者为了讨对方欢喜,就“巧言令色”了。有时候我们非常不喜欢对方,但省得跟人啰嗦,麻烦,也假装欢喜。这样的表演,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做。
你要是选择绝不做这样的表演,似乎不太可能。要时刻把自己的真心实意让人看见,需要很强大的力量,需要内心强大,需要自己去体会,去选择,这没法写出来的。
第三个问题,传不习乎?
这是讲学习了,传,是传授;习,是学而时习之的习,是温习、练习、演习。
老师传授的知识,我温习了吗?练习了吗?
我们上学都有体会,听课似乎都懂了,一做习题就不会了。如果不去做题,都不知道自己不会,还以为自己会了。多可怕!
所以每天学的东西,一定要及时复习,一定要马上练习,放事上演习,才知道自己到底学没学到手。传不习乎,后来王阳明的弟子记录王阳明的思想,那本书就叫《传习录》,就是老师传授,学生温习、练习的记录。而王阳明讲学习,就强调“放事上琢磨”,你不放在具体事情上琢磨推演,并且经历过,运用上了,就不算真正学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平时背得滚瓜烂熟,但是认真切己体察,事上琢磨,问问自己,一条也没做到,可怕!所以儒家说要戒慎恐惧,时刻警醒自己,这就是修身的自修心法了。
—————————————————
《论语》【6】
观点解析: 人人都是“民之父母”。我们不必说那“父母官”是一句假话,先问问自己对别人有没有父母心。
你是一个厨师,一个服务员,对那食客有没有父母心,象给自己的孩子做饭上菜一样,让他吃得安全好吃舒心?你是一个医生,对病人有没有父母心,不给他乱开检查乱开药,还能温言细语抚慰他的焦虑?不管你做任何行业,你对你的客户有没有父母心?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学习笔记】
道,是治。乘,是四匹马拉的战车,千乘之国,是有一千俩战车的国家。一辆战车上有甲士三人,车下有步卒七十二人,另外还配有牛拉的辎重车,配有砍柴打水烧火煮饭等后勤人员二十五人,共一百人。一千辆兵车就是十万人的军队,在孔子的时代算中等诸侯国。
孔子这是讲治国了,治理一个中等诸侯国,怎么治理呢?他说有五大要件:
第一,是要敬事。面对每一件事,首先要敬,要敬慎,要敬畏!
做领导人,我们说叫日理万机,每天要处理决策的事太多了。那第一重要的,就是对每一件事都要心存敬念。因为你一念不敬,一念之差,就可能有举国之忧,一时不敬,就可能致千百年之患!所以必须要兢兢业业,如履薄冰,事无大小,极其敬慎,不敢有怠慢轻视之心,才能都处理得当,不至于败事。
我们看到很多政策,出台轻率,最后带来制定者自己完全无法想象,无法控制的可怕后果。为什么?制定政策时,太自信,太傲慢,没有敬,结果就成了“愚而好自专”,不知道,而且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莽撞的就干了,结果不可收拾。
古代说师爷文案的座右铭:
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
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
也是要掌握权力和公器的人,心存敬慎。
要修这一个敬字,对我们每个人都有重大的意义。处理任何一件事,先问自己有没有敬,念一个敬字诀,心存敬念,再开始思考处理,方可周全。
这还是儒家的戒慎恐惧。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乔布斯说的stay foolish。你可能就是foolish,怎么能不敬呢?
第二是信。
信,张居正说,是“人君之大宝”。赏罚无信,则人不服从;号令不信,则人难遵守。如何做到信呢?首先是自己要诚实不二,一言一行都要内外相符,表里一致,足以取信于人。
信,是要每个人的周围,都充溢着相互信任的感情,这才是一个强大而美好的团队。
第三是节用。
不要太铺张,太奢侈。在《大学》里我们已经学过:“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国家生财之道,就是生之者众,食之者寡。创造财富的人多,吃皇粮的人少,要小政府,要精简机构。
为之者疾,不夺农时,不要在农忙的时候征召农民从事公共基建工程,甚至兴兵打仗,这样创造财富的效率就高。
用之者舒,用钱的人量入为出,不要寅吃卯粮,财政赤字太大。
第四是爱人。
爱人,就是儒家的父母心、父母官,在上者,为民之父母。父母心三个字,蕴含精确的理念和无穷的感情。比如一个医生,他若对患者有父母心,他首先必不会给患者开不必要的检查,不必要的药;他若有父母心,也不会开了处方就打发人走,还会注意自己的神色语态,多一点讲解和鼓励,缓解患者的焦虑。
我们不必说那父母官是一句假话,先问问自己对别人有没有父母心。
你是一个厨师,一个饭馆的服务员,对那食客有没有父母心,象给自己的孩子做饭上菜一样,让他吃得安全放心,吃得愉快舒坦?
不管你做任何行业,你对你的客户有没有父母心?既是客户,他必然有事所托于你。在这件事上,你就是他的父母了。你有没有首先是敬,敬那事,敬畏谨慎,严肃认真,忠人之事。然后是爱,爱那托付于你的人,有多爱呢,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想为自己的孩子做事一样做那事。
理念有了,行动就有了。我们总是想改正行为,其实需要的都是理念。别老想着客户是你的衣食父母,你更要以父母心待他。
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讲来讲去都是修身,说治国,还是讲修身,就是要那人君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儒家是修身的心法,同时又是领导力的根本。
所以儒家对我们每个人都终身有用,但对真正到治国并没有什么用,一点用也没有。因为儒家是要求人做好人,由内而外,由近及远,推己及人,我是好人,我好他也好,人人都好,全国都好,全世界都好。而治国必须以人人都是坏人,特别是人君最可能是最坏的人为前提,才能建立治国的机制。
说儒家是治国的宝典,或者因为儒家不能治国而否定儒家,都是驴唇不对马嘴。说要搞新儒家而成为治国之道,那也是白忙乎。
儒家是圣人君子修身心法,和领导力。
第五,最后一项,使民以时。前面已经说过了,就是农忙是不要征召夫役和兴兵打仗。节用爱民和使民以时是连在一起的。不要透支钱,也不要透支人。我们现在,好多公司都在透支人。你说那老板狠吧,他对自己更狠,自己也在透支。我们要不要在公司搞床垫文化呢?还是用父母心来问问自己,如果那员工是你的孩子,你愿意他为了工作,在办公桌下放一个床垫,两星期回不了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