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学,孩子该从哪里入手?

文 / 无影

1、为什么想学点国学?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学点国学。可是,国学的范围很大啊!琴棋书画是国学、四书五经是国学、诸子百家也是国学。

学国学,如果是为了增加一点传统的文化味儿,那么就去读经典,确实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学国学,如果是因为孩子到了青春期有点叛逆,那么还是不要幻想着给他/她灌输一套三纲五常,他/她就会乖乖地听你的。

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大人跟孩子一块儿学,同学共进,平等对话。如果只想着摆什么老子威风,想让你训话他/她乖乖地听着,恐怕未必会如意。

因为孩子读的书越多,
会越对你不以为然
你们懂啥啊?瞎说啥啊?

那时候,家长们又将如何?

同样学国学,大孩子与小孩子所要学的东西又不一样。让一个上了初中、甚至高中的孩子去读《幼学琼林》、去背《三字经》,他/她只会觉得幼稚,哪怕这些以前他/她是没有读过。

国学,学什么?说教味儿太浓的东西,我们还是不要去硬塞给下一代了。但让孩子们从小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之美,这是可以的。让他们于潜移默化之中,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这是可以的。


2、四书五经都是啥?

提到国学,人们就想到了四书五经。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四书五经具体是什么?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

《大学》——经曾子整理成文。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包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思想。

《中庸》——“孔门传授心法”之书,
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

《论语》——定其根本。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理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孟子》——观其发越。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

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 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为土风歌谣,
“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
“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周礼》原名《周官》,西汉时在民间发现,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该书的创作年代可能在战国时期。

《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礼记》是西汉两位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辑的。内容为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

《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3、学国学,先读什么、后读什么?

孰先孰后?朱熹说过:

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
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
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
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但这些都是仅就四书而言。就拿朱熹所说要先读的《大学》来说,里面讲的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大道理,还是比较深的。

《三字经》里有这么几句话:

“小学终,至四书”,
“四书通,孝经熟,如六经,始可读。”

是这样吗?

《三字经》,是宋代的作品,因此带有时代的烙印。宋代是什么时代呢?就是朱熹尊“四书”的时代。“四书”上升到超过“五经”的地位,谓之“四书五经”。显然,这样的次第,是有问题的。
南怀瑾先生讲得好,秦汉之后的文章,都要少看。其实中国文化的根,大家都清楚在哪里。为什么不读“根”,反而喜欢“枝叶”呢?

——读到一篇文章,看到了上面这两段话,对于其中的“以经为纲、以典为常”,我深以为然。

虽然,对作者后面的结论我并不赞同,让小孩子一上手就直接读《周易》、读《黄帝内经》,我觉得还是有难度。

当然,像郭靖那样,把《九阴真经》先背个滚瓜烂熟,日后某一天再顿悟,那也是有可能的。只是,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控啊!


4、看看传统的开蒙书都有啥

一般私塾“开蒙”,必先学这三种:
《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另外再学就是《弟子规》、《幼学琼林》、《朱子家训》、《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文字蒙求》和《增广贤文》、《笠翁对韵》等。

又有《蒙学十三经》,除以上之外,还集合了《小儿语》、《弟子规》、《龙文鞭影》、《朱子家训》、《名贤集》等。

传统的十三经还有《孝经》、《尔雅》等。

汉 立《诗》、《书》、《易》、《礼》、《春秋》于学官,为五经; 唐 加《周礼》、《仪礼》、《公羊》、《谷梁》为九经;至 开成 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十二经; 宋 复增《孟子》,因有十三经之称。

《爾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詞典,具有同義詞典和百科詞典的性質。


5、到底选什么入手?

国学的经典很多,但就修身养性的目的而言,我们还是选一些孩子们喜欢、而且易于理解的内容为佳。

识字不多的,可直接背《三字经》、《百家姓》等,这些不需要太多的理解;

小学生三四年,入门可选《千字文》、《笠翁对韵》、《千家诗》等。

作为皇帝给太子专门订制的蒙学读物,《千字文》的内容是过硬的,关键还有历年来各书法家写的真草隶篆各种帖子,边读文边练字,不错。

现有的《千家诗》,

是由宋代谢枋得《重订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明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因是启蒙读物,给一般村塾子弟或闺阁女子看的,所选诗从俗,从浅,均为近体诗,无古体诗。

同时,可以读一读《诗经》。格调很高,但,里面其实并不都是多么深奥、多么吓人的。

初、高中学生,可依照个人兴趣,读些诸子百家的文章。

以上,是近期的思考与学习所得。
如有好的意见与建议,欢迎讨论!



【梅心无影】

粗通文墨偶翻书,
思凝笔端寄来日。

种下几棵树|文教练日志
夏·商·周|笔记整理
今日,读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6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301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89评论 0 35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93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110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79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005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40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78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97评论 2 3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67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94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80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9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4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