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孙老师,此生有幸遇到您。
人这一生成长的六个路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高人点悟、自我感悟。
感恩在我人生最好的年华遇孙老师,您就是我的名师和高人,这也多亏了陈改梅校长把您请到我们学校,才让我们有了快速成长的机会和动力,所以也非常感恩我们的校长。
记得今年七月份,校长让我们年轻骨干教师去找孙老师谈话,也是从那次谈话中,我第一次感受到孙老师平易近人的性情,让我放下了一些不知名的心理戒备,您那次给我的建议是:1、平时虽然忙但一定要养成做计划的习惯,2.喜欢读书是个好习惯,更重要的是思考,还要做记录进行输出。当时隐约找到了一些目标,经过了两三个月系统的学习精进,现在能每天做计划,生活和工作感觉忙而不乱,周一至周五也能坚持写作,坚持每天读书。第二次跟您谈话,就是本学期秋季开学初,我把我喜欢家庭教育的想法跟您进行了碰撞,您给我又指明了道路,带动身边的同事一起学习家庭教育,在您的鼓励下,我主动找到张宝玲校长,没想到我俩一拍即合,敲定了践行家庭教育这件事,首先我们把身边家里有孩子的同事集中在一个群里,赠送了家庭教育的书籍,让她们系统的进行学习,每天在群里进行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笔记,每周五下午四点半到六点之间,举行一次读书会,不交流不知道,交流的过程中才知道大家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过程中面临的困惑很多,通过学习交流,我们不但找到了一些解决困惑的方法,更增进了同事之间的感情,每次交流,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题。
通过学习交流,同事们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意识,也在把这样的意识传递给家长们,带动更多的家长进行系统学习,有更多的老师和家长一起学习家庭教育,给了我莫大的信心,让我坚信了一件事情:一定要把我们十六中的家校共育工作做好,一年做不好,做两年,相信五年之内肯定能带动更多的父母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到那个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也会跟着变化,因为父母改变1%,孩子改变100%。
说说我的成长经历吧,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父母都是农民,小时候,因为我是老大,还有个一个弟弟,所以从我记事起,当父母在外忙于生计时,我就在家带弟弟、收拾家务,那时候爸妈总是夸我会干活,于是我从小无比热爱干活,在我九岁时,我学着爸爸宰鸡的样子,成功的为爸妈炖了一只鸡,后来在我长大后一直被传为佳话,我也引以为豪。农村里有儿子的叔叔大婶儿每次来我家,都跟我爸妈开玩笑要“接亲家”,因为我很能干,现在想想总能激起我的笑点,因为那时候的小女孩听着会有些羞涩。
因为弟弟比我小四岁,在那个物资缺乏的年代,但凡有点好吃的好玩儿的,先紧着弟弟,或留给自己最小的,现在想来我不记得当时心里是怎么想,但我也好像从来没有觉得爸爸妈妈偏心,直到现在我跟弟弟的关系依然很融洽。
我的爸爸妈妈非常非常的善良,记得非典那年,我的爸爸是党员,就想着捐一点钱为社会做贡献,到处打电话问怎么捐钱,我特别清晰的记得,爸爸跟妈妈围在电话跟前,说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最后沟通的捐了500元,就连他们挂断电话,相视一笑,脸上露出的笑容,我现在也能清晰的回忆起来,我当时肯定在想我的爸爸妈妈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
学习家庭教育后才明白教育孩子的背后,更多是亲子教养模式的传承。
妈妈小时候学习特别好,那个年代学习好是可以跳级的,三年级直接跳到五年级,但由于家庭吵闹,无人料理家务,一再影响了他上学的心情,她“懂事的”辍了学,在家做饭干家务,校长几次登门劝她返校,最终还是放弃学习,我想这是她一辈子过不去的坎儿。
曾经有那么一瞬间,让我突然理解到妈妈曾经受过的坎儿!我记得有那么几年父亲在外做皮毛生意,母亲承担着家里一大半劳动力,记忆中种着七八亩玉米、向日葵和土豆,每每想起母亲扛着锄头、铁锹走在去田里的小路上,我躲在门缝里默默地看着她远去的背影,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现在想想或许是心疼,亦或许是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只记当时泪水汪汪……
母亲干完农活儿,回来还得喂牲口、照料我和弟弟,并且还能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母亲真的是个要强的女人。
我那时就是照顾弟弟、早晨上学前把羊赶到离家两三里地的羊官儿家里、放学顺路在草场里提两捆草扔到羊圈里,依稀还记得每天装羊饲料袋,下午羊回来再套到羊嘴上,当时不解,现在想想估计是为了让它们吃的一样多,肥瘦均匀吧。
还记得有一天妈妈去地里干农活儿前嘱咐我收拾家,妈妈是个心细的人,回来检查作业时总是找犄角旮旯里打扫的干不干净,这样也就养成了我现在收拾家有条理,且干净的好习惯,但当时确实是挨批评了。
弟弟那时还小,妈妈每次下地干农活儿时,他都要哭闹半天,我不记得我哭没哭,但我能感受到妈妈当时的无助,记得有一次妈妈估计是嫌我没哄好弟弟,一直哭闹不止,我就挨揍了……
妈妈的脾气在我印象中很暴躁,我有时耍个小脾气,使劲儿关门发泄时,被一把提回来暴揍一顿,真的很怕很怕妈妈,直到现在她离开我们二十年了,我依然从心底害怕她,害怕她的情绪不稳定,害怕她的眼神,害怕她的一些过激行为!我不喜欢那样的她,我喜欢她的笑,喜欢她鼓励我做饭、干家务活儿的样子,喜欢她在村里人面前引我和弟弟为傲的样子……我是个记性很差的人,她给我的印象真的就这么多。
我现在也有两个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有无助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起了她,理解了她的不易,在自己控制不住脾气的时候,看到女儿畏畏缩缩的样子,我也知道这或许就是我本能的反应,是亲子教养的传承……所以我每天告诉自己要学习,要警觉我童年潜意识的存在,要改变思维,改变这种教养模式的延续。
有时候真的会很想她,但也一直很害怕她……梦里也很少见到她!可能她不愿意打扰我吧,也可能我想她不够。
再来说说我的爸爸,我的爸爸很有才华,小时候留给我的印象就是不管吃饭还是躺着休息,总是捧着一本书。他总是喜欢给我和弟弟讲故事,还愿意给我们买书,在那个连衣柜都买不起的年代,他大方的给我和弟弟买了个书柜,据他自己说,当时他在学校上学的时候,擅长写作文,总被评为范文展览,并且写的一手好字,还经常出板报,但由于家境贫寒,最终15岁时辍学下了井,就是下煤井拉煤,养活一大家子人,我的奶奶这辈子做的最辉煌的事迹就是生了我爸兄弟姐妹11个,兄弟里我爸排行老三,养家糊口的担子他自然要担。
有时候想想,我的爸爸那么有才,如果出生在好的年代,或许他以后的生活也不必那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