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苴却新思 关注我们!
去年疫情期间,张文宏医生说了一个观点:以精致碳水化合物为主导的饮食,很难支撑我们活到90岁以上。
他的很多营养学观点,都是反常识、反认知、反习惯的,容易引起讨论,这个观点也引起了热议,还有不少人骂他。
为什么骂他?因为现在时代好了,生活好了,大家都想长寿,而他反其道行之,说你可能活不到90岁。而且他说的以精致碳水化合物为主导的饮食,就是很多人日常的饮食方式,这触碰到了很多人的神经。
实际上,他说话是很睿智的,用词很准确,特别说了是「精致碳水化合物」,那么,精致碳水化合物跟一般的碳水化合物有什么不一样呢?
他还特别说了「主导」,这个主导,大概的量是多少呢?
“以精致碳水化合物为主导的饮食,很难支撑我们活到90岁以上”,又该怎样解读呢?
01 精制碳水为主不健康
什么是精致碳水化合物?
普通的大米和面粉属于碳水化合物,而精制的白米白面、蛋糕、甜点、奶茶等等,经过精细加工的,就是精制碳水化合物。
我们平常买的精米白面,尤其是写着精制面粉、精制大米的,一般就是精制碳水化合物。
精制碳水化合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就是加工过程中,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等等被去除掉了,留下的主要是淀粉。
大量的淀粉摄入体内之后,会被迅速消化分解,使得血糖快速升高,逐渐形成高血糖、糖尿病。
除此之外,大量的淀粉摄入之后,摄入量超过了所需量,身体代谢不掉,就会转化成脂肪堆积在肝脏内,形成脂肪肝和肥胖。
你看寺院里的僧人普遍是白白胖胖的,胖着居多,这是因为吃素的人容易饿,就需要多吃碳水来增加饱腹感,但是活动量小,碳水代谢不完,就形成脂肪堆积了。
前几年有一项调查,寺院的30个僧人当中,有接近一半的人有脂肪肝。当时很多人开玩笑,说他们是不是偷着吃肉了,其实不见得,很可能就是碳水吃多了。
同样的碳水,运动员吃下去之后可能没事,活动量大的人也能消耗掉,但是活动量小的人,是代谢不完的。
像很多老人,一日三餐的标配是:早餐包子油条,午饭米饭面条,晚饭馒头稀饭,一日三餐都是碳水,菜可以不吃,但是碳水一定要吃,而身体代谢功能又弱,所以老年人肥胖者越来越多,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也越来越多。
02 碳水不能吃?
刚才说了大量的精制碳水摄入会有很多问题,不是说碳水不能吃了,而是说要看代谢能力,从本质上说,碳水的摄入是一个代谢的问题。代谢能力强,多吃点也无妨,代谢能力弱,还是少吃为好。
更何况,碳水是人体所需的三大营养素之一,如果不吃碳水,相当于身体缺了一大块营养,肯定是无法正常运转的。
有一些减肥的人认为,主食容易发胖,干脆就不吃主食了,这种情况下,身体缺营养了,就会不断地分解某些器官中的营养成分,营养成分被析出、被透支以后,身体平衡就被打破了,这样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
曾有研究调查了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平均寿命的关系,发现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人群(低于40%热量来源于碳水化合物)和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人群(高于70%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要比中等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人群致死风险更高。
张文宏所说的「以精致碳水化合物为主导」,就是说碳水化合物占据了很大比重,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这种情况下,还没到90岁,生命就已经被各种病消耗殆尽了。
而碳水摄入过少呢,又容易营养不良、低血糖、伤害神经系统等等,身体也会非常紊乱,很难活到90岁。
所以说,碳水化合物是必须要吃的,但最好是适量吃。
03 碳水怎么吃?
正常来说,成年人每天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该在3两到7两之间。3两是150克,相当于一小碗,7两是350克,相当于一大碗,或者两小碗。
我之前听过一个观点特别好:人不能生活在科学里,但要生活在有科学指导的生活里。
就像每天吃多少碳水化合物,不可能精确地量着吃,但是心里要有一杆秤,大概判断一下,自己该吃多少碳水。
如果是运动员,或者体力劳动强度很大,多吃一些没有问题,可以代谢掉。
对于一般人,如果每天的活动量只是散散步、溜溜弯,那就可以试试把菜和肉当主食,把主食当点心,每顿都可以吃主食,但是每顿都吃得少。
或者进行一下粗细搭配,有人提倡每顿饭把粗粮细粮搭配着吃,我个人觉得有点麻烦,更省事的是,每餐各有侧重点:早餐以蛋白质为主,午餐以碳水和脂肪为主,晚餐以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为主。
比如:
早餐吃鸡蛋,喝牛奶;
午餐吃主食,吃肉和菜;
晚餐吃粗粮杂粮,吃绿叶蔬菜。
这样一来,不太可能出现碳水摄入过多或者过少的问题,营养也均衡,而且好消化,不容易长胖。
不用刻意节食,也不用刻意减少某一种成分的摄入,吃得自在,营养健康。
最后,附上我的每日健身数据,今天上午带着狗狗遛了4公里,日常健身第41天,把运动融进骨子里~
别忘了点个在看哦!转发那就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