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如同住在鱼缸里,在这个世界里,大人们像窗户上的苍蝇,用一生在鱼缸里撞来撞去。”
故事的开篇,一个十二岁的姑娘:帕洛玛,就计划着在165天后结束自己的生命。不愿重复一种为人所安排的悲哀生活,禁锢在鱼缸的现实里,死亡是自己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解脱。也许,最大的孤独不是孑然一人,却是繁华盛世里彼此冷漠的生活,承受一种不为人知的狂欢。
同样隐蔽自己的是那叫做勒妮的看门人,正如帕罗马所说,她有了很好的藏身之处。连续播放着的电视,小心翼翼的掩盖着自己的优雅,看似冷漠不顾一切,实则因着精神的富足,而沸腾着自己的热情与欢愉。
“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
在外人看来幸福的帕罗马一家,过着一如所有富翁貌合神离的生活;丧夫无子的勒妮却在精神的富足里安好。他们都是与现世格格不入的人,而这种格格不入,仅仅表现在与世俗的不堪苟合。小津格朗的出现在这种程度上,的确是孤独里的一抹阳光。
不愿委于麻木,选择灯红酒绿的盛行于色。刺猬的优雅之处在于永远遗世独立,他们不会因为渴望温暖而靠近所有人。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同时亦是最困难的事,在于灵魂的契合。勒妮与书相伴、沉默寡言的一生,伴随着小津格朗,重新又有了摆脱孤僻的勇气。从此以后,会有人和她一样,抚摸京都山脉“红豆布丁”般的画面, 重温彼此喜爱的老电影,品尝各自喜爱的食物,化解内心的孤独。
尽管故事的结尾,勒妮先于小津格朗告别了这个世界,但她终究不是一个人的告别了。
“我又想起了海王星,真愚蠢,这又让我想笑。要相信,死亡多少让我们丢弃了一些胡思乱想。小津格朗,我很紧张,就像缩成一团的小猫,我很想和你再喝最后一杯酒。我们会如何评价生命的价值?帕洛玛,但愿你荒唐的愿望能实现。”
这是勒妮临死的独白。真正独立的人不会畏惧死亡,因着理解而惺惺相惜,因着充实而不枉此行。只是与帕洛玛而言,这突如其来的死亡,倒是让她追随星星离去的冲动而有所改变了。
“你再也见不到你爱的人了,你也见不到爱你的人。如果这就是死亡,那就是人们所说的悲剧。”
帕洛玛之所以想死,是因为她相信眼前的一切就是她的命运,她又是否该过着另一种为别人所安排的生活。勒妮的藏身之处让她萌生了做一个看门人的愿望,放弃父母既定的生活轨迹,丢舍为人所惊羡的富裕,于万象中解脱,独得自己的安宁。故事的最后,帕洛玛将何去何从不知所终,但是,于同是刺猬的她而言,我们祝愿,她同样是一如勒妮般优雅的。
“重要的不是死亡,也不是在什么年龄去死,而是在死亡的那一刻你在做什么。”
卑微的生存者们,我们又该在如何在这世间自处呢?余华的《活着》,亦是向死而生,生而向往着死亡,是同样沉重的话题,只是在这一过程独行的我们,从来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苟合、麻木、不择手段、孤芳自赏,种种选择,无论旁人如何指指点点,终究是走着我们自己的路。
只是,这一路上,愿我们都如勒妮,多一份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