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和教会孩子习得乐观,以及如何将他的悲观转变成乐观,将无助转变成自主,使其成为一个乐观的人?
首先,父母要成为孩子乐观的榜样。孩子乐观解释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父母积极心态、积极情绪、心理健康水平、榜样角色类型、父母对孩子乐观的鼓励和正强化的影响。乐观的父母培养乐观的孩子,父母具有乐观的思维、解释、观念和想法,对孩子乐观解释风格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会内化于孩子的认知结构中。
其次,父母要用积极的归因方式培养孩子的乐观品质。父母从小教育孩子学习如何把好事解释为内部的、普遍的、持久的和稳定的人格因素,把失败归因于特殊的、暂时的和可变的外部情境因素。例如,父母不要把孩子的问题和失败归因于能力低下,使用诸如“永远”“从来都这样”“总是如此”的语言方式;而应把失败和不好的事情看成是“有的时候这样”“最近的事情”“偶发的事件”等可变因素,从而帮助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成为一个乐观的人。将孩子的失败归因于永久性的能力问题是十分悲观的,这种悲观的解释会使孩子不敢去积极尝试和挑战,在面对失败时,也会使他们产生无助感和变得消极。例如,对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如果父母因为学习问题,不断地指责他能力低下,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此时,父母可以把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归因为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认真思考、不努力学习等暂时的、可变的因素。
再次,父母要在挫折和困境中培养孩子的乐观品质。父母积极鼓励孩子用乐观的方式去应对各种挫折、困难和挑战,通过情感和心理支持不断强化孩子的乐观和坚韧性。例如,父母在辅导孩子解决他不会的问题时,不要因为你给他讲了一遍或两遍,孩子还是没理解,不会做,父母就对他说“你怎么总是那么笨,讲多少遍你都不会”“你从来就没有做正确的时候”或者“我都说八百遍了,你怎么就是不长记性”等。相反,父母可以换一种鼓励的说法,如可以说“你现在可能做不好,但别灰心,只要不断地努力,掌握正确的方法,你就会越来越擅长”,或者说“虽然这次做错了,只要你把漏掉的、忽略的找出来,肯定能搞明白”。父母把悲观的归因变成乐观的解释,会使孩子把失败看成一种挑战,会激励孩子以积极的行动去不断尝试和探索。
最后,父母应保持积极心态,具有积极思维,做好自我情绪管理,增加积极情绪,减少消极情绪,对孩子进行积极评价和解释,防止孩子形成对世界的悲观认识。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情绪抑郁,心理焦虑,孩子经常被批评、被打击、被忽视、被虐待,父母习惯把孩子的失败、问题、消极事件等归因于内部的、普遍的、永久的和稳定的因素,会使孩子容易发展成为具有悲观解释风格的人,会认为不好的事情全都是自己的错误,进而会产生抑郁、自责、内向、无助、沮丧、被动、退缩、放弃等悲观信念和消极的情绪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