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如何通过语言学习
人类的孩子除了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还有我们使用语言通过与他人交谈也通过倾听来学习。当两个人给出的信息是冲突的,孩子如何决定相信谁,又从谁那里学习?幼儿更有可能从熟悉的照顾者那里获取信息比如父母或幼儿园老师而不会相信不太熟悉的人,但对不同的照顾者有不同感受的孩子,从照顾者身上学习的方式也不同,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两个人提出相互争论的观点,3岁的孩子选择相信说话更自信的人,4岁的孩子选择相信有知识的人提出的主张,5岁的孩子则会考虑到更具体的知识分类。比如医生对医学的评价,工程师对机器的评价。当孩子听到多数人说的相同,而只有一个人不同。他们选择多数人的结论。年幼的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轻信别人,更容易让说话者在这种不确定中获益。孩子就像海绵,但他们并不是随意的海绵从很小开始,他们就会判断其他人是否可信和可靠。随着越来越了解,也学会调整自己相信或者怀疑他人的程度。
2. 孩子对虚构和假想,超自然现象的理解
孩子通过倾听他人来了解真实世界的知识,同时也学到这个世界不真实的一面。给孩子讲故事犹为常见,孩子会为故事着迷,也自己创造故事,那孩子是否能够分清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区别。有发现孩子从自己会假装的时候死似乎就不会混淆假装和现实、事实和虚构,孩子会告诉你一只真正的猫可以被许多人触摸和看到,而假装或想象的猫不能。孩子还会分离和隔绝出不同的虚构世界。他们说蝙蝠侠不能与海绵宝宝进行互动,他们知道这些角色不是真实的但他们表示蝙蝠侠可以看到罗宾,并与他交谈但不会与海绵宝宝交谈。孩子也相信第三世界即超自然、魔法和宗教可以与现实世界共存,而这是虚构和想象世界做不到的。
年龄大一些的时候孩子会逐渐区分魔法与科学,来自魔法和宗教信仰普遍存在的社区的孩子,对于成人拥有的信仰,也有同样的双重意识。比如南非的许多成年人认为艾滋病既是由生物因素如病毒引起的,也是由巫术造成的。与孩子相比,成年人可能更相信巫术。但是当孩子赞同巫术时也允许两种关于疾病的解释并存。
3.孩子永无止境的为什么,家长的解释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以及态度
3岁孩子会有永无止境的为什么,孩子想要答案寻找好的解释并从中学习。孩子对自己的问题是否被充分地回答非常敏感,直到得到一个有用的回答才会表达认同,然后用下一个问题去详细阐述、区分或者问更多的细节。当你解释一些事情时,你通常会给出一个关于事件如何发生得因果故事。孩子在非常小的时候就可以本能地问问题,这种获得关于世界信息的方式与模仿一样是根深蒂固的,我们应该允许孩子这样做而不是教导他们这样做,成人的说话方式会影响孩子对不同类别的思考。孩子看待性别、种族甚至语言的类别就像看待鸭子和狗的类别一样。他们会认为社会类别是固有的、深刻的也是不变的。成年人与孩子谈话使用的是通用语言,从成年人那里听到的孩子做出预测并从中得出新的结论。比如即使完全忠于性别平等的母亲们讨论性别时大多数会使用通用语言“男孩开卡车”“女孩能驾驶卡车”暗示女孩们属于能驾驶卡车这个类别的。跟男孩是有区别的。孩子从父母和其他照顾者那里学习的,父母和其他照顾者不需要教授孩子太多知识,只需要让他们去学习就可以了。关系里最基本的信任要比教学方法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