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勤奋,却总敌不过惰性;
想努力,却总是陷入低效状态;
想精进;面前去总是弯路不断;
越使劲越困惑,越努力越迷茫。
自从全职在家带娃之后,我的时间变得特别的混乱,基本每天睁开眼睛就很忙碌,洗衣服、买菜、做饭、拖地……睡觉前,却又感觉什么都没做,一天就结束了。
这种情况导致我每天迷迷糊糊,特别累,总是感觉脑袋里装了一团浆糊,特别容易焦虑,在这种自我的内外折磨下,开始暴躁、易怒,对孩子失去耐心,我变成了曾经我最讨厌的大人。
也许因为对努力改变的执着,我偶尔会买两本书,好像只要买回家,知识就属于我了,然而每次都放在书架上落灰。
某个午后,在忙碌完家务后,我坐在沙发上休息,余光不经意的瞄到了一抹红蓝相间的颜色,可能是由于太久没有看到鲜艳的色彩,我打开了这本《认知觉醒》。
读着读着发现书中讲的一些事例,都让我联想到自己——焦虑、拖延、混乱。“道理都懂,就是不做”是我的真实写照。
虽然有一些评论说这本书是把很多作家的思想融合到一起的大杂烩。
但这本书真的帮助我度过了我最迷糊、最烦恼的阶段,它让我知道了想要告别焦虑,就要面对焦虑,建立目标;想要目标清晰,就要拆解目标;想要实现目标,就要立刻行动。
它并不是长篇大论的讲道理,而是从生活小事给我方法,让我大脑中抽象模糊的概念,渐渐清晰。
当意识到问题所在,我就按着书中的方法,将让我焦虑的事情都列了出来,满满一页纸,这让我发现,其实我的焦虑的根源是因为我没有收入,没有安全感。
我开始集中火力解决根本问题,在全职带娃的前提下,如何让自己有收入?我开始看各种书,学习写作、坚持投稿,也能收到一些小伙伴的反馈,让我更有动力。
我在家务琐事之余找到了方向,收益虽小,但是心里始终有着一个清晰的目标。再也没有之前的迷糊、疲劳的状态,对孩子也更加有耐心。
书中提到李笑来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要的东西还不存在,那就亲自动手将它创造出来。”
我不再焦虑、不再迷茫,找到了目标的方向,正一步步的前进,虽慢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