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科普下,维生素D有什么作用?
维生素 D 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目前发现,其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的骨和钙磷代谢,和感染、免疫等很多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缺乏时,会使婴幼儿容易感染,并对骨骼发育影响明显,可导致胸廓畸形(常见如鸡胸),下肢畸形(如O型腿,X型腿)等,医学上叫做“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根据我国近年儿童佝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目前维生素 D 缺乏的情况仍然很多见。
原因是什么呢?
自然界中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很少。动物性食品是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动物肝脏、海鱼、蛋黄和奶油中相对较多,而瘦肉、坚果中只含有微量的维生素D。
婴幼儿生长发育快,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大,食物相对比较单一,而母乳中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婴儿发育所需,所以很容易缺乏。孕妇和老年人也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发人群。
最重要的原因,大众包括部分医生对于维生素D的知识了解不足,不重视。
有晒太阳,还需要补吗?
每天晒太阳1到2小时(并充分暴露头、脸、手脚等处皮肤),可以基本满足维生素D的合成。但是六个月以内婴儿夏天大太阳不宜暴晒;冬天衣服裹得严严实实,裸露的皮肤少,尤其在北方地区,天冷不爱出门,雨雪、雾霾天多,紫外线被遮挡或吸收,真正能让皮肤直接晒到太阳的机会很少。难怪冬天也就更容易缺乏维生素D了。
所以,仅仅靠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是不靠谱的哈。
怎么补?
对于生长发育迅速的婴幼儿来说,还是建议每天补充维生素D,目前最常见的是一粒400国际单位的包装,建议2岁以下婴幼儿每天一粒,预防佝偻病,便宜且方便。
每天补充1粒维生素D,会不会中毒?
大可放心,离中毒剂量还差得远呢。每天一粒才400国际单位,属于预防剂量,非常安全。医生治疗佝偻病的用量可是每天2000~4000国际单位甚至更多呢。
具有探究精神的朋友请继续往下看:
1. 维生素 D 的来源有哪些?
(1)母亲给予: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婴儿可以通过母乳获得;
(2)外源性:主要是动物性食物(肝、蛋黄、奶油等)中的胆骨化醇以及植物性十五中的麦角骨化醇;对于婴儿来说,这部分来源有限。
(3)内源性:皮肤中的 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β射线照射可转化为维生素 D 的活性形式维生素 D3,其中紫外线照射为机体吸收维生素 D 的主要途径。
2、6 个月以内的婴儿晒太阳,应避开正午时间,避免日光直射,应尽量选择夏季早晨或午后晒太阳,这个时段的紫外线不仅仅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 D,而且对皮肤的伤害较小,避开 10:00~14:00 的强烈日晒。
3、医生诊断维生素 D 缺乏,主要依据高危因素、临床症状与体征等进行诊断,确诊需参考血清 25-(OH)D 水平。
4、怎样预防维生素 D 缺乏?
(1)婴幼儿维生素 D 的预防剂量为每天 400 IU。可根据北方或南方,冬季或夏季等不同情况选择 每天800 IU或 400 IU。早产儿头三个月也应当每天补充维生素D 800 IU。并经常户外活动,就能大大减少维生素D缺乏的可能性。
(2)孕后期妇女维生素 D 补充剂量建议为每日 800 IU。
关于维生素D,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欢迎问题砸过来,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