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闹闹姥爷张老师是非常有缘的。张老师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我的母校成为我的老师。张老师用才高八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张老师曾经参与创立了校刊《蓓蕾》。四年之后张老师调走了,在张老师仅有的四年教学生涯中,我有幸成为张老师的学生,但是我对于《文选与写作》课的学习非常不好,所以不但没有给老师脸上贴金,倒是摸黑了,很是惭愧。
从今年六月份入住简书之后,一头雾水,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自己也想尝试着能写个小文日记,开始在简书中搜索友友们的文章阅读。有一天打开简书之后,眼前一亮,闹闹姥爷!这不是我的老师吗?心里一下子亮堂了,有我的老师在简书中,我就感觉有了力量更有了胆量。
随后给张老师在文章评论区留言,告诉张老师我是XXX班的老学生,我的姓名是XXX。我在张老师调走之后竟然在简书中偶遇了,这就是缘分啊!
我每天都要拜读张老师的作品,张老师的文章大致分为22种题材:
信马由缰、笨笔拙思、国事家事、说说而已、正言正语、貌似发现、文史南宫、文华南宫、节日追溯、文史浅解、聊博一笑、忽然发现、乡情乡俗、教育日记、我被感动、红都南宫、巡查之外、关于树、普彤塔、无趣的趣事、饮酒作用臆说、记忆中那些悄然退场的行当等等。
张老师的文章以写人文、记载历史为主,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这几个特点:
一:认真。张老师的文章格外的认真,你读他的每一篇文章从来不会有一个错字,包括每一个标点符号。就这一点很多人都做不到的。这也说明张老师对待文章的态度是多么的认真,多么的严谨。
二:细致。张老师是一个观察相当细致的人。貌似发现||窨井盖小乾坤大中一个小小的井盖张老师竟然写了16篇日更,篇篇有新意,这观察的真是细致入微了。
三:勤奋。张老师的文章大多是人文方面的,所以每一篇文章都需要很多的资料与数据,这就需要张老师在背后做大量的搜寻工作,可见老师的勤奋努力。
四:涉猎广泛。张老师四年教学生涯之后就去了行政机关做领导,在公务那么繁忙的情况下还在生活当中观察各种细微之处,从他的文章中就能看出一二。比如他的记忆中那些悄然退场的行当中写了11篇日更文,涉及11种过去的老行当。比如:
打坯、修鞋、代写书信、拾粪、打锡壶、买冰核、放电影、茶铺、铅字排版、补锅、锔盆锔碗。
张老师的说说而已系列绝对是纯干货,讲述的都是一些冷知识。比如:结婚如何选吉月吉日、男女婚配属相宜忌、五服、九族、“解手”的由来、复型脚趾的由来等等。
五:张老师作为南宫人,致力于为南宫做宣传推广。文史南宫系列、文华南宫系列、红都南宫系列、普彤塔、正言正语等把南宫历史名人、人文景点、冀南抗战史上的壮举甚至包括现在的冀南烈士陵园都做了大量的阐述。
六:谦虚。张老师为人谦虚,即使跟自己的老学生说话也是如此。就从他写文的标题当中可见一斑。比如:信马由缰、笨笔拙思、说说而已、忽然想到等等。
七:乡情。张老师别看做了领导,对于自己的家乡尤其是农村生活一直念念不忘,张老师是个重情重义之人。比如他的文章中有:乡情乡俗系列、无趣的趣事系列。吃窝头、打场、拾柴火等等
八:淡泊名利。张老师截止现在共日更200天以上,写文44.5万字。你肯定认为张老师肯定是个高级权重的大咖了,非也。张老师的粉丝不到200人,资产不过千。对张老师而言,简书中什么能量点赞啊、互赞啊、投稿理事会啊、铜牌会员银牌会员啊、理事会编辑啊、迎新小队啊、统统和张老师无关,且张老师根本不了解。
张老师而是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写文章写作品,不求名更不求利,真正做到了淡泊名利。这才是真正的文人,真正的研究文学作品的学者。
我对闹闹姥爷张老师的才华除了羡慕还是羡慕,张老师永远是我的学习榜样。因我的写文能力太浅,写的很多地方不到位,期盼张老师批评指正,也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