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你最近怎么总是无缘无故的发脾气?让我有些心惊胆战的。”
我小心翼翼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语气尽量柔和,但明显还是有指责的味道。
“妈妈,我上网查了,应该是和最近节食有关系,节食引起内分泌紊乱,所以会情绪不稳定,导致我最近总想发火,对不起啊。”女儿羞涩地说。
看出来了,青春期的女儿对自己的行为是自责的,她也在探索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通过网络找到一个解释来平衡自己内心的冲突。
此时,我还没有警觉,还为女儿能够道歉而沾沾自喜,好像我又胜了一个回合。
直到我看了付丽娟老师的视频,才恍然大悟,我所谓的胜利完全是自作聪明,甚至将好不容易勇敢表达的青春期女儿压制住了,没有理解到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孩子心理上必经一战
青少年有一个标志性特点就是他们的抗争性,这个抗争的特质就是要表达我跟你不一样,或者我为了表达跟你不同,我要跟你去对抗,青春期是寻找身份的一场斗争,所以青少年的叛逆、对抗其实是要去做一件事儿,就是寻找身份的认同,寻找我是谁的身份疑问。
青春期的时间从11 、12岁开始到18、 19岁接近稳定,大约有6年左右的时间,青少年会处在一个震荡的漩涡里,难以着陆下来,这是一个非常辛苦、非常忙碌、非常混乱的阶段,没有既定方向也没有确定感。
过去他在儿童世界里,未来是成人世界,但他没有办法一步跨到成人世界当中去,这个漩涡是青少年必须经历的位置,也是心理上必经的一战。它是一次个人的身份危机。
青少年能不能在这一战中,在心理层面存活下来,也是他在成人期能否向着一个比较良好的方向去发展,不至于在未来遭受更大心理折磨的一个青春期的核心任务。
想到这我就理解了女儿的情绪,暗暗告诫自己要做女儿情绪的容器,安全地接纳她的情绪,不再指责她,教育她,更不需要她体谅父母的辛苦,让她安全地度过青春期心理这一战。
不允许青春期孩子表达情绪的后果
如果父母不允许孩子表达他的情绪,总是利用父母的身份去压制孩子,大体的结果孩子会抑郁,进一步会发展成抑郁症。
从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角度讲,抑郁症的形成是攻击性的逆转,也就是孩子通过与养育人(父母)的互动,他会把攻击性投注出来,如果父母不允许他释放攻击性(表达情绪),甚至将这个情绪通过说服教育压制住了,那么这股攻击的力量会收回,从而攻击自己,觉得自己不好,不配得,差劲、糟糕等等负面评价,越来越自卑,长此以往会演变成抑郁,甚至达到抑郁症的程度。
那如何破解这个局,或者已经得了抑郁症的孩子怎么去治疗?
解铃还需系铃人,那就是父母要懂得孩子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我们不了解孩子生理发展的特点,无形中陷入了与孩子“对抗”的漩涡。
做孩子情绪的“容器”,允许他表达情绪,让孩子感觉父母这里是安全的,是被理解和支持的。
当然,有些父母会被孩子的情绪激怒,这也是因为父母在做孩子的时候也没有被允许好好的表达过,所以面对孩子他会以相同的方式压制孩子。
相信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为了孩子我们也愿意通过学习去改变我们的认知 ,从而改变我们的行为,对吗?
认识到这些,我很想和女儿聊聊,告诉她妈妈又进步了,更加能够理解她的情绪,让她放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用内疚和自责,因为我允许。
孩子,做你自己,不用感谢我,反而是你让我越来越有动力去认识我自己,更好地成为自己。
此生,感谢我们母女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