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二〇) 【原书卷十五·五八】
诗文自须学力,然用笔构思,全凭天分。往往古今人持论,不谋而合。李太白《怀素草书歌》云:“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公孙大娘浑脱舞?”赵云松《论诗》云:“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怀素,(737-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书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法度具备。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纸本、《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诸帖。
《草书歌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力、极其夸张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一幅怀素醉酒后恣肆张扬、挥笔疾书的场景,细致而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怀素极具张扬的个性特征。全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刻画了怀素狂放不羁、激情奔涌、痛快淋漓的形象。它对后人研究怀素的草书艺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诗的最后说:“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意思是:“当代草圣张颠已老死,不足为数,怀素的书法后出转师古人之意,不拘古人之形。古来万事只贵自然天生,何必一定要等公孙大娘《浑脱舞》后,书法才有所长进?”李白强调:自古以来,宝贵的是艺术家的天才与个性。这些都是天生的,不是向哪个人学来的。他特别称赞怀素不师古法而崇尚自我的创新精神,与张旭效法公孙大娘剑器浑脱舞是不同的。
公孙大娘,开元盛世时的唐宫的第一舞人。善舞剑器,舞姿惊动天下。以舞《剑器》而闻名于世。她在民间献艺,观者如山,到宫廷表演,无人能比。她的《剑器舞》风靡一时。她在继承传统剑舞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剑器》舞,如《西河剑器》,《剑器浑脱》等。《太平御览》卷五七四引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开元中,有公孙大娘善剑舞,僧怀素见之,草书遂长,盖壮其顿挫势也。”
浑脱舞:唐代舞名。浑脱,原指北方民族中流行的用整张剥下的动物的皮制成的革囊或皮袋。可用作渡河的浮囊,亦可作为盛放水浆饮料的容器。也指用小动物的整张皮革制成的囊形帽子,或形状类似的仿制品。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 赵公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天下慕之,其帽为‘赵公浑脱’。”浑脱舞,则是戴浑脱帽的人所表演的一种舞蹈或其组成的舞队。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新唐书·宋务光传》:“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曰‘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势也;腾逐喧噪,战争象也……胡服相欢,非雅乐也;‘浑脱’为号,非美名也。”
赵翼,(1727—1814年),字云崧(一作耘讼),号瓯北,常州府阳湖县(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清中期著名的史学家、诗人、文学家。他与同时代的袁枚、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历任军机处内阁中书、翰林编修、广西镇安知府、广州知府等职,官至贵州贵西兵备道。后辞官,主讲于安定书院。赵翼是清代著名学者,长于史学,考据精赅,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写诗作文,是先天异禀天赋重要?还是后天刻苦学习重要?这个问题,自古以来一直争论不休。其实,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取决于一个人对自己写诗作文想要达到的标准。假如你对自己写诗作文的要求只是达到比平常人好一些、甚至是圈子内优秀的水准,有没有天赋异禀是无所谓的,只要经过刻苦学习与训练,一定能够实现目标。假如你对自己写诗作文的要求是达到青史留名之顶尖水平,那么,天赋就是百分之一百的重要。因为从“中规中矩”到“出神入化”,其差距就是那一点天分。章法结构的奇思妙想,字句锤炼的独特感觉,貌离神合的诗外之音,意有言无的旷逸韵味,非有天分者俱不可得。我觉得,写诗作文,尽人事可得中上,非天分难以登极。而登极犹当以中上水准为基础,故我们应先尽力刻苦学习,不必陷于无谓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