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写了一篇关于农村老人老了会怎样的文章,大意就是父母健在时,子女不关心尽责,离世后却悲声恸哭表孝心,虚伪之极。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的心境有了变化,从观察表象转而去看行动实质,我们所能做的莫过如此。
孝顺不只是逢年过节的回家探望,也不只是物质的给予,而是实实在在给父母分担烦忧,顺他们心意,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做事。
还记得小时候被老爸喊去田间干活,总觉得很痛苦煎熬,恨不得离家出走,摆脱这与年龄不相符的生活体验。弱小的身体承担着成年人的负荷,苦涩的滋味四处弥漫,唯有学校的课间十分钟,才感受到久违的欢乐。
如今自己早已成为人母,看着孩子渐渐长大,才体味出养育的艰辛和父母当初对我磨练的良苦用心,逆境不只是苦痛,也是让人快速成长的“资源”,它让我变得独立坚强,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有了份体面的工作,告别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苦境。
老爸头发早已变了颜色,粗糙的双手依然忙碌不休。虽然我多次劝说让他放弃打工或种地安享晚年,但他仍旧两手抓一个都舍不得抛下。面对他这份执着,我又气又心疼,拿他没办法。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回去帮忙,减轻他的劳动负担。
于是,周末我就骑着小电驴回去搞搞卫生、烧烧饭、干些农活。忽然间,发现感受发生了转变,当心里装着爱时,便会觉得劳动是件开心的事,不再是辛苦的事,因为有了自己的劳动,亲人就可以少受些累,可以节省时间早点休息了。而我也会心安,实现了价值感,让自己没有遗憾。
昔日看着我长大的左邻右舍,都曾为自己的子女有份好工作而扬眉吐气过,如今再遇时已多了几分伤感,因为他们的子女难得回家一次,他们的情感账户开始透支,老年生活罩上了一层灰暗。
我已经感受到他们内心的苦涩了,也许当初他们巴望子女出息的时候想不到有这样的结果,他们想的是子女过得好自己也会好,能一直引以为傲生活下去,可惜希望落空了,唯有声声叹息伴随。
这不是说子女就不孝顺,而是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苛责和专制管教可能有了心结,对父母产生了不满情绪而心生疏远,只想早点摆脱束缚,过自己自在的生活,耳不听心清净,所以对原生家庭环境只想远离,没有依恋。
也许人生经历再多一些,认知提升再高一些,格局就打开了,就能放下过往坦然面对彼此了。
那些糟糕的时光已经过去,我们有了崭新生活的同时,还是要记得自己肩负的责任,没有父母就没有现在的我们,他们的平安健康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安然无忧,他们是我们这世上最亲的人,也是最希望我们能幸福的人。
发自内心地去感恩他们吧,在这个充满变数的疫情时代,多少家庭经历着亲人的生离死别,多少人捶胸顿足抱有遗憾,我们理当要自我发问:真的要等被动遭受心灵的折磨吗?
去做些我们能做的事吧,常回家看看,帮助解决点实际困难,确实不便的就多联系,关心一下父母的身体,了解一下家里的状况,需不需要啥……其实,父母需要的只是子女的陪伴,因为你是他们永远的牵挂,无论岁月更迭、季节轮换,这份亲情永恒不变。
愿所有的父母都被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