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人在中年的时候,投射开始慢慢地回撤、破灭。
我们会发现,原来这只是我们潜意识的一种运作机制,世界并没有真的要去满足我们愿望的义务和能力,我们要为自己的人生意义负责。
【概念转化】人到中年,我们的临时性人格逐步消减,我们队外界的期许开始减退或者破灭,我们从依赖外在转为依赖自我,不断向内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个人体验】家里有个亲戚,从小属于别人家的孩子,名校研究生毕业,导师动员他留校都不愿意,深信作为小镇做题家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有更好前途。于是进了二线城市的大公司,前十年发展得确实不错干到公司中层,没想到年龄达到边界被动辞职,先回来结婚生孩子,不巧碰上前几年的疫情,一直没有机会重返职场,现在都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抑郁、焦虑,消沉了好几年慢慢才接受了当下的现状。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所对应的思维方式也不同:在儿童期,主要是一种魔法思维,也就是我的愿望发出就能实现;
在青春期,是一种英雄思维,只要我足够勇敢努力,愿望就能实现;
而到了中年期,才慢慢建立一种现实思维,其实现实与愿望并无必然联系,现实的真相就是这个世界并非围绕着个人的意志运转的。
【行动指引】职场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利益的交换场域,我们能带给世界的价值,和我们的需求有时候是不对等的,我们的人生意义需要向内建构而非外界赋予。这位亲戚要重启人生,就必须从认知上觉醒,实现从“世界应该…”到“我可以…”思维转换。
为自己的人生意义负责,需要将早年不断向外索取的期待转化为内在的价值创造,接纳自己的局限性,而不是不停追求完美。希望他就像前几年的爆文《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中的二舅一样积极主动向内探索,重新建立的自我评估体系来代替对外界的评价,会慢慢打开不一样的人生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