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方不把你放眼里,你说的任何话都只是空气而已。我们会看到很多青春期孩子,回到家把门一关,自己在房间里待着不想跟父母说话。
父母越是想沟通,孩子越是烦躁。为什么呢?一切皆有因果。
孩子以前想跟父母说话时,不被理会,孩子内心感受到的是不被尊重,不被重视,不被认可,也就逐渐丧失了价值感、归属感。当一个人失去了价值感和归属感,他也就失去了根,自然也缺乏安全感。
于是对这个世界也就缺少了信任。当孩子长大了,父母反过来想跟孩子说话时,已经很难做到有效沟通了。因为孩子的心门已经关闭。每个孩子最初都是爱父母的,期待着父母跟自己交流,可是有过很多挫败以后,也就不再抱有希望,常用的习惯用语很难入耳了。只有父母改变语言模式,说入心的话才有可能打开孩子的心门。
即便孩子考试分数不理想,父母也仍旧可以挖掘出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诚然,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职责,看到孩子的缺点就忍不住想给孩子指出来。但如果父母只看到孩子的缺点,总是说孩子这不行那不行,那孩子就将一事无成。给孩子贴标签很容易,撕下来却很难。
其实,在看到孩子缺点的同时,从积极面考虑,就能发现孩子相应的优点。父母可以套用“虽然孩子…但……”的公式,这样就能找到孩子的优点了。比如,“虽然我家孩子做事慢吞吞的,但有恒心,不会轻言放弃”“虽然我家孩子有些吊儿郎当,但总是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虽然我家孩子做事不够尽善尽美,但手脚快而且记性好”
“虽然我家孩子很老实,但表达个人意见时毫不含糊”
“虽然我家孩子比较好动,但观察很细致”
“虽然我家孩子对某件事情着迷时根本顾不上搭理别人,但做事非常专注”
“虽然我家孩子爱走神,但做事经常会帮我的忙”
“虽然我家孩子还不太牢靠,但朋友很多”......诸如此类,父母在不经意间就能发现孩子的很多优点!作为父母,我们既要看到孩子的缺点,又要善于表扬孩子的优点,这一点非常重要。只要能做到这一点,父母就一定能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