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这么笨,这道题和你说了这么多次都不会做,你看人家佳佳,题目看一遍就会做了”、“你怎么这么烦,没看到我正在忙吗”、“一看你就没多大的出息,不如早点出来去搬砖吧”。教育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当父母在工作中遇到了不顺心时,回家之后就容易把自己烦躁郁闷的情绪发泄到子女身上,而父母有意无意间给孩子打上的“笨蛋”标签,极易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上蒙上难以磨灭的阴影。尽管父母并没有打骂孩子,但是这种由语言和表情向孩子传达出“你很差,你没用”的信息,会对孩子的精神造成严重的摧残,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变得自卑、退缩和怯懦。现在。孩子自卑这一心理特征已经越来越常见,而孩子的不自信离不开父母长时间的软暴力。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经常会走入一个怪圈:孩子需要批评教育,有比较才会有前行的动力。我记得我邻居家的小孩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班第六,当时我们都夸他成绩好,可是邻居一看孩子在一旁看电视,邻居就过去把电视给关了,然后指着孩子说:“快进房去做作业,拿到第6名就在这沾沾自喜了,人家第一名也没你这么放松。”“还有你这数学打了98分,这两分明明不该丢分的你也给丢了,让你细心一点细心一点,总是不听话。”“你看你这英语才刚刚及格,偏科这么严重,你怎么学的?”中国式教育中,父母秉持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驱使父母对孩子抱着极高的期盼,父母以完美主义的态度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听话、努力、认真。父母过高的要求孩子却不表扬孩子的进步,总是去提醒甚至讽刺孩子的不足之处,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被打击过度,便会形成新的问题。父母应当改变自己的态度,适度降低对孩子的要求,教育学家欧阳维建老师说过:“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慢慢少,缺点的对面一定有优点”。欧阳维建老师深受孩子喜爱,致力于孩子教育,被孩子亲切地称为“欧爸”。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要像欧爸一样,学习真诚用心地表扬孩子,帮助孩子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满足和动力。父母通过对孩子的赞扬让孩子明白:做自己该做的事,并且用心努力地把它去做好,这本身就是成功,而每一次的失败和进步,都是对自己的最好的肯定。
大多数孩子走上自卑的路少不了一个推波助澜的“凶手”,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是完美到符合父母全部要求的代表,也是父母心中最好的孩子的形象。父母认为孩子要有对比对象,他才能向别人靠齐,变得越来越好。当然也不能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激励他更加努力地学习是没有错的。然而一直利用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育批评孩子,会给孩子一种不被信任,被怀疑的感觉,让孩子更加自卑,甚至走向极端。父母应该让孩子和自己赛跑,自己和自己比较,父母要向孩子传达“这次做得很棒,不过我相信你下次会做的更好”这种信号。
孩子是敏感而脆弱的,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孩子崇拜的对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还在成长的过程之中,让他们快速成长为完美的“别人家的孩子”是不现实的。欧爸说过:“教育的方向不是把孩子的自尊摧残成自卑,而是把自尊培养成自信。自信是学习的动力,自卑是学习的阻力。”要让孩子化阻力为学习的动力,父母应当以陪伴支持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多多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赞扬和鼓励,让孩子走出自卑的困局,成为自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