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微博,公众号,社群,头条,抖音,小红书,B站……等等,加上书架上各种名人、朋友推荐的书籍,各种二三四手信息不计其数。
已经没法找到知识的源头了。
知识的源头,就像河流的源头一样,是知识发源的地方,是知识刚被创造出来的地方。
源头的知识浓度和质量最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而离源头越远,知识含量就越低。
我们现在获取的知识,多数都是二三四手信息,并非知识的源头,而且很多人已经失去了鉴别一手信息的能力。
古典老师提出了几种信息的类别:
一手信息:知识的源头;
二手信息:忠实转述一手信息;
三手信息:为传播而简化或者极端化观点的陈述;
四手信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公众号、人生导师、培训工作者、励志作者,各种诀窍、方法、工具等等)
请试一试检索一下,我们在一二三四手信息里分别花了多长时间?
可能1小时读完一篇一手信息的论文;
4小时读完二手信息的一本书;
大部分会被忽悠着学习第四手信息,搞不好盲目实践,花去100个小时。
这是认知效率的差距。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就是这个道理。
1.辨别和找到知识的源头
2. 跟随知识源头的人
3.成为知识的源头
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最好的方式是辨别一二三四手信息,走向知识的源头,并和那些人站在一起。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创造知识的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站在站在源头,才是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