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标题——《于漪传——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以11个字概括了于漪平凡而又厚重的一生。平凡指的是她的人师身份,终身从事于基础教育一线,不为名利,坚守本心;厚重指的是她的教育生涯,从参与教改,到治理学校,再到培育新人,著书传道,她的教育实践拓宽了人生的高度,故而谓之厚重。全书以时间为序,共分为六个篇章,讲述了于漪躬耕课堂,以文育人的人生经历。“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是国家对于她的赞誉,“一身正气,为人师表”是其学生和弟子对于她的评价,而“一辈子学做教师”则是她对于自己的承诺。大音希声,大爱化人,于漪老师用一生书写对教育的热爱,谱写新时代教育的华章。
胸怀国家,坚守理想
在于漪看来,“当教师把个人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能有旺盛的经久不衰的内驱力”,这也是她60年如一日坚守基础教育改革一线的最好回答。出生于镇江,短暂求学于上海,再会家乡,高中辗转于几所学校,因缘巧合之下录取于复旦大学。于漪波折的学习经历实则是那个动荡时代的真实写照。坎坷的经历,困窘的家境非但没有成为于漪的阻力,相反,却更让青年于漪感知个人命运与祖国前途的联系,并立志以教育为己任。初为人师,于漪又经历了艰难的动荡十年,这不仅是国家的困难时期,更是教育界的黑暗岁月。她却将困难埋在内心深处,将一片丹心给予教育,将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四方。适逢拨乱反正,国家迎来了改革的春风,在此时期,她又迎难而上,勇担教改重任,为一线教师奔走呼号。如今而至耄耋,她依旧笔耕不辍,著书立说,走进课堂,观课评课,致力于培育新一代青年教师,让教育的种子薪火相传。面对所取得的荣誉,她仍自称为“草根教师”,她心怀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感激,并将这份感激化为动力,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而奋斗终身。
直面时代,躬耕课堂
就读于复旦大学教育系的于漪一毕业就被分配到工农速成中学,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然后对于初为人师的于漪来说,第一次挑战竟是病痛。在与病魔持续的拉锯战中,于漪淬炼了坚韧的意志,也为她接下来的教育生涯奠定了基础。面对着专业的脱节,于漪从零开始,自学语文专业知识,,钻研教学专业技能。为了备好一堂课,于漪常常花10小时、20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自教研组老教师的尖锐建议,不仅没有打消于漪的信心,反而成为鞭策她躬身自省的动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便是于漪寻觅语文教学大门的独到发现,也是于漪教育思想的核心组成。
20世纪60年代,在上海掀起教学改革的浪潮之际,于漪勇于承担了面向全区和全市的公开课。在认真备课、评课和反思的过程中,她率先提出应把学生放在主要位置, 从学生实际出发,这正是她后期语文教育思想的前身。特殊的十年成就了于漪的代表公开课《海燕》,也开启了教育的第二个春天。时值改革开放,于漪荣获“特级教师”荣誉称号。沉甸甸的荣誉激励着于漪持续学习,提升自己,不辜负党和国家的信任。
面对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巨变,于漪继续思考着语文教育的改革之路。对此,她一方面走出国门看世界,前往日本探访教育发展;另一方面,她主动参与跨国科研课题,取法国外经验。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之际,于漪始终坚守“志气”,取他山之石研究中国教育。在这个阶段,她正式提出“教文育人”的思想,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思想性”这一观点。在此基础上,她又进一步提出语文教育的特点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站在今天的视角,于漪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语文教育性质的反思实则是具有前瞻性的,创新性地提出了“学科德育”这一理念,也彰显了于漪扎实的学科素养与人文关怀。而这一切也恰如一粒种子滋润了每一学生的生命,正如其学生所说:“感谢您将中华文化之精妙和为人之基准播种于我少年心田”。
烛照教坛,培育新人
而立之年,于漪从一位一线教师走向了行政岗位,成为了一名校长。陶行知先生“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之言成为了于漪担任校长的座右铭。为此,她从自身做起,当好“教师的教师”,为在校师范生做好榜样。她汲取一线工作的经验与智慧,立足时代、国家战略和西方国家三个制高点,废除平均主义,贯彻按劳分配;整顿校风校纪, 部门各司其职;完善培训体系,提升师资队伍。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于漪设置的“三级网络”的师徒带教制度。在她创立的带教模式之下,一所学校培育出了四代特级教师成为一段佳话。于漪的大爱不仅在于培养自己学校的青年教师,她最难可贵的是对所有求教的青年教师一视同仁,不吝赐教。卸任校长之后,她扎根教师培训基地,培育每一颗“种子”,让每一位教师不断成长。在培养城市高水平的教师的同时,于漪也十分关注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活动,推动培养农村教师的“种子工程”。于漪所爱之人,既是全国的孩子们,也是千千万万培养孩子的教师们。她从零开始,砥砺前行,实现了中国教师学从0到1的突破。
春风化雨,人格魅力
如果说专业素养是于漪老师扎根课堂的根基,那么她的人格魅力则是她为人尊重的精神基础。她的一生荣获了所有人民教师的最高荣誉,而她却始终坚守“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的教育信条。伴随全书,走进于漪老师的人生经历,这位名扬四海的教育家的人格魅力既是与命运和病痛斗争的自强不息,也是为国育人的使命责任,还有关怀生命的大爱无疆。于漪的人生就是一部活的教育学,这种授业与传道,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将在她的学生身上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而这正是教育的意义。正如于漪先生所说:教育从来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它永远面向未来,不会结束。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于漪的荣誉,铭刻于一枚枚夺目的奖章上,也长存于一代代的人民心中。新时代基础教育工作者,应发扬真理的力量,秉承楷模的精神,迎接时代的挑战,争当改革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