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先秦医书散失殆尽。有人借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序中的“素问”一词,冠名所谓《黄帝内经》残本。进入晋朝,皇甫谧编撰《针灸甲乙经》时,将流传的《素问》九卷、《针经》九卷,合称为《黄帝内经》十八卷。
与此同时,盛传“医道同源”。于是乎,“十医九道”,也就见怪不怪了。到了唐朝,自命启玄子的王冰,将汉朝以来兴起的“五行说”,掺入《素问》,增补为二十四卷。为了掩人耳目,他假造出书名《灵枢》。进而,到了宋朝,有人以《灵枢》替换《针经》的名子。这样,“《针经》九卷”,变身为“《灵枢》九卷”。自此,《黄帝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两部分,流行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