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月22日,星期一,气温骤降,寒风阵阵,走在路上瑟瑟发抖。
项目告一段落,昨晚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今天中午,也眯了大半个小时,感觉人精神多了,又满血复活。
人的一生之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但做不到几天不睡眠。睡眠质量对于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还明确了学生的睡眠时长,小学生每天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那么,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该是多长呢?医生建议7小时左右即可,晚上10点至早晨5点事最佳的优质睡眠时间。充足的睡眠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白天的精神状态调到最佳,机体功能减退就会减慢,对身心健康有利。
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熬个通宵根本不是事,随着年龄增长,现在熬个通宵补睡两天也补不回来。
说到熬夜,我至今还很清晰地记得我人生中第一次熬夜是什么时候。那是我8岁那年的春节前夕,住在外公家。那天晚上,外公告诉我,要杀年猪了,我一听杀猪有肉吃,就不肯睡觉,一直各种折腾,把舅舅一整箱的连环画都翻了个遍,终于熬到了后半夜,看到外婆端出一大锅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猪杂粥,招呼来帮忙的人一起吃宵夜。我很清晰地记得,挂在客厅墙上的挂钟“当”的敲了一声,我抬头一看刚好凌晨1点。
印象比较深的第二次熬夜,是大学时代的五四青年节,一群头脑发热的“热血青年”,骑自行车从广州到大亚湾又骑回广州。其中返程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通宵在路上。途径深圳、东莞的时候,很多人看到我车队打出来的旗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纷纷上前搭讪,为我们点赞、鼓劲。
印象比较深的第三次熬夜,是刚出来工作不久,住在京广铁路附近的出租屋,每天都能听到火车鸣着笛由远及近、由近及远。那年的春节,没有返乡,在除夕之夜,我站在楼顶上,看着一列列飞驰而过的火车,突然横生出一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觉。这一列列的火车,承载着的是一个个归家的人,奔向着家的方向。
印象比较深的第四次熬夜,是前两年父亲因伤住院,我在医院陪护。那也是个冬天,住院的人特别多,连走廊过道都安排了病人床位,陪护的家属根本就没地方睡。我就这么一直站着,在走廊的拐角处来来回回的走动,不停搓着冻得冰冷的手,让身体暖和一点。好不容易熬到凌晨6点多,看到窗外街上的早餐店陆续开门,有热气冒气,我赶紧出去喝了碗热乎乎的白粥,也给父亲买点早餐。
当然,人生几十年,熬夜绝不止这几次,只是这几次印象比较深刻。有时写写稿、刷刷手机,也不知不觉地到了深夜也不睡。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他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说他有一次后半夜回家,发现整栋楼很多房子都亮着灯,他们为什么不睡呢?是不想睡还是睡不着呢?
也许,成年人的世界,深夜不睡不只是为了那碗新鲜的猪杂粥,更是为了一家老小的一日三餐。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每个人都在打拼,都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在新的一年,祝福所有人:龙马精神、龙精虎猛、龙翔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