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表面上是描述人与人之间相处状态的词语,其实在关系背后,一个人所处的场景也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昨天,翻了翻自己的好友列表,有一些没有备注的人,一换昵称和头像,完全不知道在何时何地跟他们共过事。
这些人往往是出于工作上的临时需要而添加的,无论彼此的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时间一过,场景变化,彼此就再也没有什么动力去联系对方了。你看,这类关系的结束,往往是以利用价值的消散而结束的。
除了冷冰冰的利用价值外,另一类关系提供的是情感价值。比如亲人、发小、知己、闺蜜等等,这些人在自己的个人成长中都扮演着超级重要的角色,一直都在无条件地支持自己,类似「心灵港湾」,彼此都温暖着对方的心。
在利用价值和情感价值中间,很多关系往往是既有价值可以利用的部分,又有情感可以提供的部分。这类关系,往往比靠价值利用建立起的关系能够长久一些,但如果时间太久了,又没有利用价值的加持,关系也会结束。
关系的建立,是双方共同确认的结果。而关系结束,只要一方确认就OK了。在好友列表里,关系的结束,往往是以「你不是对方的好友」这种提示呈现的。彼此都能持续给对方提供「情绪+利用价值」的人,关系就能长久维系;如果不能,关系结束。
关系建立的隐喻是「生」,关系结束的隐喻是「死」,生与死从来都是结伴而行的,这是自然规律。关系上的死亡,并不意味着彼此不够好,而是彼此提供的价值对方不需要了。
前段时间,去车站接朋友,他平时的工作超级忙,因为有利用价值,找他的人特别多,身边都是所谓的「好人」。我俩已经认识很多年了,彼此提供给对方的全部是真情实感,从来不说什么「利用价值经常表达出来的客套话」,显得生分。
我跟他说:“也就是咋俩认识得早,时间越久,情感上的积淀越深厚。如果咱俩今年刚认识,即便未来多年都有当同事的机会,也一定无法建立现如今的深厚关系,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儿时最纯粹的成长场景。”
你看,这就是场景对关系的影响。越长大越孤单,除了残酷的现实更加注重利用价值外,更重要的是曾经只注重情感的儿时心态,彼此都是单纯、稚嫩的,这个场景没有了,再也回不去了。
在社会上,我们需要不断地反问自己:我有什么价值能提供给对方?我用这些相对不重要的价值,要换取对方身上的什么价值?我为什么需要这样的价值?这些价值是在怎样的场景下实现共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