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真需求》30条经典语句,语言浅显,认知深刻,创业路上的朋友用得上。
1.“市场中的万物现出本相,无非世人的需求。”
2. “我们学习商业,是日复一日地去深化熟悉之物,在这个过程里去伪存真,分辨哪些是装腔作势,不疼不痒;哪些是内心真实的渴求,一碰就疼,一拉就动。”
3. “价值与需求是一体两面的。”一个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在于它满足需求的能力,需求是价值实现的基础。
4. “你自己认为它有价值,并不代表它有商业价值。符合对方的需求,对方愿意为它付费,它才有商业价值。”商业价值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由个人主观判断的。
5. “人只能与‘对自己有需求的人’建立联系。” 在商业关系中,只有当双方都能从对方那里获得所需的价值时,这种关系才能持续。
6. “功能价值的实质就是满足基础需求与效率需求。”
7. “家庭的功能价值,正在一层层地被商业剥离,并且实现得更加高效。”
8. “对于功能需求,人天然会去比较,然后寻求更高效、更便捷、更低成本的方案,没有忠诚可言。”
9. “熟悉感是一种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强大的信息包。”人们对熟悉的事物有一种天然的偏好,这种熟悉感可以极大地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10. “情感是神的语言。”它超越了物质需求,触及到人的精神层面。
11. “用户购买情绪价值,不是为有形之物付费,而是为无形之物付费,是为生理唤起、认知标记、彼此心领神会的共识,以及这些掺杂在一起后营造的氛围付费。”
12. “如果说功能价值是工具,情绪价值是玩具,那么奢侈品则是战袍,是武器。”
13. “有时候新市场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出现了新产品、新需求,而是因为开出了新的心理账户。”
14. “人们为一件事的效率付费,都是因为想摆脱这件事。” 消费者愿意为提高效率的产品或服务付费,是因为他们想要更快地完成某项任务,从而节省时间。
15. “情绪价值有三个付费点:保障感、愉悦感、彰显性。为保障感付费是为了对抗担心,为愉悦感付费是为了对抗枯燥,为彰显性付费则是为了对抗自卑。”
16. “可持续变现,就有资产价值。”资产价值体现在其能够持续带来收益的能力上。
17. “管理情绪可以从管理认知开始。” 情绪管理的起点在于改变和调整我们的认知。
18. “什么是人世间真正的奢侈?是时间,是自由,是理想,是爱,这些是真正的奢侈,因为它们是这个世间最稀缺之物。” 真正的奢侈品不是物质的,而是那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稀缺的非物质价值。
19. “产品创新就是创造新功能、新情绪、新资产。”产品创新的本质在于为消费者提供新的功能、情感体验和资产价值。
20. “在原有的价值上叠加新的价值,又可以产生新的产品、新的商业形态。”通过在现有价值基础上增加新的价值,可以创造出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
21. “回顾百年来商品的演化,功能价值的商品一直在整合,而情绪价值的商品一直在分化。简单来说就是,工具越来越集成,情绪消费越来越多。”商品的演化趋势显示,功能性商品趋向于集成化,而情绪价值商品则趋向于多样化。
22. “如果说世界的本质是能量、物质和信息,那么品牌的本质是信息。” 品牌的核心在于其传递的信息,这些信息构成了品牌的身份和价值。
23. “凡·高的画,客观的东西就是颜料和画布——不值钱。是谁让凡·高的画变得那么贵?是艺术品市场的共识。”** 艺术品的价值并非来自其物质成分,而是来自市场对其价值的共识。
24. “人世间最贵的东西就是共识。与其说共识像黄金一样珍贵,毋宁说黄金的价值在于共识。”共识是商业和社会中极为宝贵的资源,它决定了价值的实现。
25. “商业创新者的核心能力,其实就两条:创造价值的能力和领导共识的能力。”
26. “如何从分歧到共识?共识不在当下,而在指向大家未来利益的延长线的交会之处。”共识的形成需要超越当前的分歧,着眼于未来共同的利益。
27. “我们做用户研究,更重要的是去研究、去理解用户为什么不行动。” 用户研究的深层目的是理解用户背后的动机和阻碍行动的因素。
28. “你承诺的,如果能确定性交付,用户就满意;不能确定性交付,就是智商税——无论你有什么初心与苦衷。” 用户满意度取决于承诺的可兑现性,无法兑现的承诺会被视为欺骗。
29. “买老产品,买的是熟悉感;买新产品,买的是愿景。”消费者购买老产品往往是因为熟悉和信任,而购买新产品则是出于对新愿景的期待。
30. “有的时候,体验差并不是因为东西不好,只是不符合预期。体验管理的核心是预期管理。”用户体验的关键在于管理消费者的预期,确保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或超越这些预期。
31. 人与组织为什么会做出改变?有一个撬动改变的公式可以帮助你理解:不满情绪×愿景×第一步>改变的阻力。没有不满,没有清晰的愿景,没有可行的第一步,没人愿意做出改变。
32.随着时间积累,最初的好感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而生活的琐碎必然会在关系中增加不满情绪。这时,关系里起到定海神针作用的,是对未来的共同愿景。
33. 用户画像,是刚需时代的工具。这个工具的假设是,用户需要什么,是因为他没有。而用户人设,则是丰饶时代的工具。你会看到,一个人的长项,就是他的需求。越是强的点,他越会继续要、继续投入;而一个人没有的东西,则可能是他不想要的。人设是人的自我设置和自我投资。理解一个人的人设,才能进入他的故事。在供给过剩的时代,一个人持续没有什么,是这个人持续回避的结果。反之,一个人的弱项,则可能是他长期回避的结果。
34.如果只用一个点去看一个人,那就看他的行动力。只有追求极致成就感的人,才能接受自己从智力到体力被极致地压榨。拖延的反面是具体。而提高行动力的关键在于提升掌控的精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