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是种烈性传染病,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确定的治疗办法,在古代人们对其更是避之不及。清朝人关后的十位皇帝中,有两位直接崩于天花,另外有两位虽然侥幸从天花的魔爪下捡回性命,脸上却永久性地留下了天花瘟神的特殊烙印——痘痕。关于这天花痘痕的故事,其中最有戏剧色彩的当属康熙皇帝。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九日,顺治皇帝病逝后的第三天,一个不满八岁的小孩一身孝服坐上了紫禁城金銮殿的宝座,成为新一代的天子,这个小孩叫玄烨,就是康熙皇帝。
隆重的登基大典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个时候,站在前面的文武大臣,发现小皇帝的脸上竟然有几粒稀疏的痘痕。怔忡间,谁会想到,这几粒痘痕,正是小皇帝能够坐上今天龙椅的通行证。
内幕是这样的:
顺治皇帝突然病逝时,年尚不到二十五岁。此前他并没有太多的心理准备,直到染病卧床不起时才开始认真考虑继位人选。长期以来,顺治一直看好次子福全,想立为太子,而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则更倾向于立皇三子玄烨。双方意见相持不下,最后只好求助于第三者的仲裁。这个第三者,就是在钦天监当差的西洋传教士汤若望。汤若望在宫中服务有年,不但学问好,而且做了大官,他与顺治皇帝及孝庄皇太后之间一直保持着某种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顺治皇帝曾尊称他为“玛法”,就是满语的“爷爷”。
这位“爷爷”建议,皇三子玄烨继位最合适,理由简单而充分:玄烨已出过天花,对这种可怕的疾病有了终身的免疫力。终于顺治皇帝下定了决心:玄烨被立为太子。
天花帮助康熙当上了皇帝,但康熙对天花并不存多少感激。相反,天花对于他来说,是不共戴天的杀父仇敌。
康熙皇帝的父亲顺治皇帝正是死于天花。
除亲生父亲死于天花的悲怆外,康熙早年的生活也曾长时间笼罩在痘魔的阴影下。玄烨出生时,正值天花大流行。不得不由乳母抱出紫禁城,栖身于西华门外的一座宅邸(雍正时改为福佑寺)中“避痘”。长期得不到父母之爱。两岁那年,他还是患上了天花,险些丧命。
十七至十八世纪之间,一场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暴发最猛烈的天花疫病席卷亚欧大陆。当时中国北方是天花的重灾区之一。这一时期,恰逢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清朝政权骤然崛起。因此,像事先约定过的,天花瘟疫从清王朝建立之初就便鬼魂附体般缠上了它,此后骚扰不断。
早在人关前努尔哈赤时期,东北地区就已出现天花疫情。到了皇太极当政时(1627-1644),天花开始大流行。尤其在清政权先前的首都盛京(今沈阳)一带,天花连年暴发。
当时医疗水平很低,得了天花,无异于被判处死刑。
可以说从皇太极开始,天花疫情就十分严峻,甚至有时军事上刚取得的成果,会因天花的袭击而迅速丧失。清初《内国史院档》记载,天聪五年(1631),后金军队对明朝实施扰边打击,占领了明朝的许多城镇。然而由于天花流行,得胜后,皇太极与没有出过痘的贝勒立即返回关外,占领地留给“已出痘贝勒大臣率兵屯驻”。之后不久,那些已出痘贝勒大臣也主动撤离了占领地区。天花使明朝兵不血刃,失地复得。
天花作为一种隐形杀手,对清朝上层统治者构成了直接威胁。史书记载,天花流行时,身为君王的皇太极不得不常常离开宫中,外出避痘。《东华录》记载:天聪五年(1631)六月,大贝勒代善第五子病逝。皇太极与代善及没有出过痘的贝勒们怕染天花都没有前往临丧。之后,皇太极过意不去,欲从避痘所前往代善住处慰问。代善住所处在疫区,皇太极只好将代善约到十里以外人烟稀少没有痘疫传染源的荒郊野外,完成了一次礼节性的会面。
公元1643年9月,皇太极突然病逝(据朝鲜人的情报,此前他曾染天花)。他的第九子——六岁的福临继承帝位,不久清入关,福临成为入关后清朝的第一位皇帝。
顺治皇帝对天花的畏惧,胜过其父。
蒙古各部落一向是清朝最可依赖的力量,早在清朝入关前,和睦蒙古各部,已被定为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清入关前,清太宗皇太极立下规矩,蒙古各部落首领每年都要入朝觐见皇帝。因为惧怕传染天花,顺治皇帝从亲政第八个年头起,每每以“然因有病痘疹事”为借口,连续六年没有接见前来朝见的蒙古王公。
顺治仿效其父皇太极,也经常在宫外避痘所办公。为了避痘,甚至会停朝办公。顺治八年(1651)京城天花大暴发,是年十二月,顺治皇帝下谕:
近日痘疹甚多,朕避处净地。凡满汉蒙古官民,有被冤控告者,内而赴各该衙门,外而赴各该地方官办理。此时奏告之人,概行禁止。如有违旨奏告者,按律治罪。
顺治皇帝一生都在躲避天花,但命运偏偏和他开了个致命的玩笑。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1661年2月5日),新年庆典还没结束,二十四岁的顺治皇帝死于养心殿。给他孱弱的生命以最后致命一击的,正是天花。
清初遭受天花剿杀的主要群体,是清朝的八旗官兵。他们才从冰天雪地的白山黑水间进入湿热的关内,由于体质的差异和对气候的不适,似乎更容易染上天花。
满清名将多铎,是努尔哈赤第十五子。他骁勇善战,入关后下江南,擒史可法,制造过骇人听闻的“扬州十日”等大屠杀事件。就是这么一个嗜血武夫,面对天花,竟然也谈虎色变。史载:“崇德三年(1638)九月,大将军多尔衮率兵掠明,太宗皇太极亲自送行,当时天花流行,多铎借口避痘,竟不相送。”这个多铎,后来在顺治六年(1649)还是死于天花,时年三十六岁。
《清世祖实录》记载:顺治元年(1644)四月,清朝军队准备入关,大军出发在即。肃亲王(豪格)心惊胆战地对另一位将军说:“我还没有出过痘呢,此番入关作战,叫我同去,这不是要我的命吗?”
天花流行,造成清初人丁大量死亡,直接影响了清朝初年八旗人丁繁衍的数量与质量。从档案记载来看,当时八旗的生育率是非常高的,但婴儿的死亡率也高得惊人。比如顺治皇帝,生有八子六女,八岁前死亡者为皇子四人、皇女五人,超过半数以上。造成婴幼儿大量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疾病,而天花则名列杀手之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