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哪里都不能去,安置好我跟孩子之后,爱人又开始画画了。
她给自己的目标是画好黄蓉的人像,让人一看就能认识到是黄蓉。
从十二点多就开了,一直画到三四点,可是总也不满意。
就开始一边画,一边念叨:毛病到底在哪里,为啥识别度这么低。
不由得我想到了梁宁的课程中提到的一个概念,微观体感。
如果是你,你能清晰地说出那200个失败品的不同吗?能说出那200个失败品和唯一的合格品之间,微妙的临界点在哪吗?
小野二郎可以真切地判断——来自他的微观体感。
为什么花10年学习拧毛巾、用刀和料理鱼?为了建立精微的微观体感。
达·芬奇为什么要练习画鸡蛋?为了建立精微的观察和手感。
用普通人的视角来看,鸡蛋都一样。但要是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就要不断练习,在最不容易建立观察的地方,建立每一个微小处的觉察。
对,就是那个临界点的感受。
这让我想起自己拿着导火索插入雷管的感受,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却又害怕插入的不到位,如果实爆作业的时候炸不响,怎么办?
又让我想到自己写简报的感受,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写完之后,也不敢上交。总要再给自己留时间看两遍,害怕一旦上交之后,自己又发现了毛病和问题,怎么办?
这种感受,就像你悟道一样,有了就是有了。没有,你也装不出来。
毕竟作品不会说话,也不会作假。
成为天才的一万小时都干了些什么?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建立细微的微观体感,建立长在自己身体上的真实感觉,眨眼之间的好恶判断。
于无声处听惊雷,那一刻,你才真的是成为了高手。
晚上我吃饭回来,将近十点了,爱人还在修改她的作品,还在拉着我去帮她找不同。
我觉得这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