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
作者:蒙台梭利,意大利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精神的胚胎。第二部分,新教育。三,部分儿童与社会。书中谈到了儿童精神胚胎期,敏感期,实体化,内在秩序,外在秩序,睡眠,行动,运动等方面。通过这书呢,我们可以走出儿童教育的误区,了解了儿童教育的奥秘。
在读这本《童年的秘密》这舒适感觉上看起来还是有一点点难懂,一些心理知识,还有一些词语的解释,看起来的时候呢也是有点难理解,有些词语的解释有点晦涩难懂,但也从中可以了解到一些我们平常经常会犯的错误以及了解一些孩子心理状态。有时候我们看的那些小孩子的游戏,觉得他们的行为觉得很幼稚,不理解他们玩起那些面前是如此的幼稚,简单的游戏,但却玩的如此快乐。
我们常见到那些小孩子经常会把玩具、布娃娃、椅子等按一定顺序摆成一列,下一次玩的时候,还会按相同的顺序摆列。破坏他们的百列顺序的时候,小孩子就会不高兴或者是发脾气。其实就是书中说到儿童对外界秩序的敏感度,他们对秩序有着天然的热忱,在他们一岁半到两岁之间,尽管他们没有答得不清楚,但是他还是能明确地提出对井然有序的外部环境的需求。混乱的秩序环境对孩子来说是影响很大的。他会让孩子变得焦躁,迷茫和任性。
比如大家都会觉得小孩子特别喜欢玩捉迷藏,而且每次藏起来的时候往往在同一个地点。大人们去找他的时候,在你们还没有开始找时候,他们就会出声说:“我在这儿呢。”大人们就会私底下偷笑,哎呀,真笨,还没找,就开始出身暴露位置了。我们会疑惑小孩子对这荒唐幼稚捉迷藏的热忱什么如此之高?这也是书中所说的,在某个特定的年龄段里,找到固定位置上的东西,就能让孩子感到愉悦。面所说的,把玩具摆成一列或者捉迷藏,儿童的秩序感,一种内在感觉。
我们是不是发现小孩子模仿能力特强,学习能力也特强,好像什么都是充满着新奇,什么都是三分热度。儿童会凭感觉主动的接受外界的信号,而不是像镜子一样将眼前的东西一一反射。
另外,小孩子特别着迷一些细微之物,一些从我们大人眼皮底下溜走的事物,人从不在意的事物。
有一次我带外甥出到街上,看到商场门口有一个兔形的雕塑,就提醒一下兔子的外甥女,说这里有一个兔子。可是大家都没有想到,外甥女突然说了一句:“这兔子哭了。”我们大人听了都不理解为什么兔子哭了,然后问他哪里哭了?然后外甥女就说,你看他的双手捂住眼睛了呀。这其实我们大人真的没多大留意兔子动作,本能觉得这就是个兔子。例子身边有小孩子的人们都会发现此类的事。
书中言“儿童往往会注意到我们大人察觉不到的细枝末节,他们看到细小东西时,总会显得兴奋而专注,这些东西对他而言,不是感官印象,而是情感和智慧的表现。”这就是我们说的聪明吧!
还解释了很多关于儿童平时我们难以理解的一些行为和心理。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有时候我们的爱用在孩子身上,其实方式也是不对的,我们要爱孩子但更有方法!
书中有一段话说的非常精准,“成年人将自己看作是儿童世界的造物主,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判断儿童行为的对与错,以自己的处事原则界定儿童心理的善与恶。而且这一标尺无差池,儿童要以他们为榜样,返校形式任何背离了成年人心意的行为,都被视作恶行或受到惩罚和纠正。”
这段话之后再想起我们平常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认为孩子们没有防护意识,他们也不知道什么叫对与错,所以呢大人总会以自己的行为去要求儿童去做,同去,遵循大人们的规则。儿童违背了大人的立场,都会以为是孩子的调皮,任性以及无理取闹,甚至认为是坏孩子。这种行为在无意识中就饿,杀了孩子的天性。为什么人们都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不见有人说人都是艺术家。
我觉得这本书无论是即将成为宝妈宝爸的或者是准宝妈准宝爸的,还是未婚的,这本书都是值得大家去看。了解儿童一些心理活动,我们更好的呵护他们的心灵,利于儿童快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