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地
一泡好茶既不是从冲泡开始,也不是从采制开始,其实从茶叶一扎根土地就开始区别出茶叶的好坏了。这也是为什么会形成那么多不同的茶区,茶区之内又区分不同的山场。中国著名的茶叶无一不是和地理联系在一起的,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临沧普洱……喝好茶自然要从好的山场说起,所谓的好山场就是集合天时地利的茶叶生长环境:
土壤:茶叶喜好偏酸性的土壤,以PH值4.5~6最适合。优良茶区土壤首先需排水良好,表土深厚,在成分方面以含腐殖质及矿物质为最佳。《茶经》: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比如洞庭碧螺春和武夷岩茶都是生长在烂石很多的地方。武夷山76平方公里内土质的微妙差别使得两个茶园仅隔数米,制出的茶味有天壤之别。
海拔:高山茶叶之所以较平地优良,主要是因为云雾笼罩、湿度足够且日照长,使得茶芽柔嫩,芬芳物质增多,因此醇而不苦涩。比如凤庆滇红产区,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临沧普洱产区布朗山茶山海拔在1300-1800米之间。政和白茶,在政和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0多座。
降水:雨量:茶树性喜潮湿,需要多量而均匀的雨水,湿度太低,或雨量少于1500毫米,都不适合茶树生长。在秦岭以南的茶区受季风影响,都无特别干燥期,雨量在1500~3000毫米,如祁门茶区雨量在1700~1900毫米,相对湿度70%~90%,武夷茶区1900毫米、湿度80%,分布极为均匀。湿度较大的山区大多适合茶树生长,尤其是山高谷深,林茂草丰,水多雾浓的地方。如武夷山桐木关、安徽霍山(大别山区)
温度:茶树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18~25℃之间,低于5℃时,茶树停止生长,高于40℃时容易死亡。日照也很关键。在日光充足照射下茶树生长健全,单宁增多,适制红茶;在弱光之下,如适当遮阴则单宁减少,叶内组织发育被抑制,叶质属软,叶绿素含氮量提高,适制绿茶。
物种丰富度:周围物种越丰富,茶叶香型也越丰富。比如碧螺春,东西山茶果间种,茶芽萌发之际,也正是果树开花之时。芳香物质弥漫于空气,被茶树吸收,故而碧螺春有其他茶不可取代的花果香。从外边看去,山头覆盖郁郁果树,枇杷、杨梅、蜜橘、桃树……一片露出来的茶园也没有。
2.采制
①除了生活环境受到天时影响外,天气状态对于茶叶采摘影响也很大。
《茶经》: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
《大观茶论》:茶工作于惊蛰,尤得天时为急……故焙人以得茶天为庆。
《茶疏》:采之以时,制之尽法,无不佳者。
一般晴天采茶最佳,但遇到降水太多的年份,茶农也只好看天做茶。
②除了天气影响采摘之外,还有茶叶的嫩度把握也很重要。芽与叶的舒展情况,有时候直接影响茶叶的制作方法。——白茶:银针、白牡丹、寿眉就是根据茶叶的不同时期做成了不同的白茶。碧螺春在明前单芽制作,而等叶片全舒展就制作炒青了。六安瓜片则是等待时机,单叶采摘。
芽叶的嫩度从唐代来一直受到推崇。《大观茶论》:凡牙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宋代最嫩最高级茶叶原料的称呼),一枪一旗为拣芽,一枪二旗为次之,余斯为下茶。
③茶叶的炒制
陆羽:其火用炭,次用劲薪
《茶疏》:炒茶之薪,仅可树枝,不用干叶。干则火力猛炽,叶则易焰易灭。
黄德龙《茶说》:是茶之为物,一草木耳。其制作精微,火候之妙,有毫厘千里之差。
好茶叶还需要好的师傅制作,一般工艺好的制茶师傅并不遵循一定的法度,而是看茶做茶。有了好茶之后,我就要讲到好水了。
3.煮茶之水
历代著名的茶人都对水极其重视:
陆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陆羽走遍天下为各地泉水分了许多等级。泉水新鲜,有活性,可以让茶汤也活跃起来。)
赵佶: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
许次纾: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
袁枚《随园食单》: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泠、惠泉。人家中何能置驿而办?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
同一泡茶叶,用自来水和山泉水泡出来的味道差别很大。如明人张大复所言:“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有八分耳”。
科学来说,南方很多泉水都是弱酸性,和碱性的茶一起,泡出来的茶汤好喝。按科学分类,可以分为硬水和软水(不含或者少含钙、镁离子的水),软水适合泡茶。矿泉水和纯净水都ok。
有了好茶好水,仍然需要好的品茶之友,才算完美。
4.饮之时与饮之人
从来好的茶友难求,所谓“使佳茗而饮非其人,犹汲泉以灌蒿菜,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识其趣,一饮而尽,不暇辨味,俗莫甚焉”说的便是此理。明代茶人许次纾也说:“惟素心同调,彼此畅适……始可呼童篝火,灼水点汤。”
黄德龙更是把与不同人喝茶之乐趣说尽了:“茶灶疏烟,松涛盈耳,独烹独啜,故自有一种乐趣。又不若与高人论道,词客聊诗,黄冠(道士所束发之冠)谈玄,缁衣(僧人)讲禅,知己论心,散人说鬼之为愈也。对此嘉宾,躬为茗事,七碗下咽而两腋清风顿起矣。”
综上,人与茶已经具备,接下来就是如何冲泡和品饮了。下周见。
附一段公案:
唐朝有一位投子大同禅师,道风很盛,一位章和尚投在他的门下修行。有一天章和尚做完寺里的劳动回来。投子禅师倒一杯茶给他,并说“森罗万象皆在此。”
章和尚接过茶,将茶水泼洒于地,转而问投子禅师:“森罗万象在哪里?”
投子禅师说:可惜了一杯好茶。然后缄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