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高度关注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作为家庭教育关键环节的家长一环够不够强。
家长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可如何提升家长的格局又不是一时三刻的事。每一个家长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成为家长的那一刻,家长与孩子是一样的,对未来的一切都是现学现用的。
要想在家长这个身份上做的够好够强,就要不停地学习,以小学生的心态终身学习,陪孩子一起成长。
今天继续分享《家庭教育口传书》——一本我被序言吸引的书。
早安,米勒先生
20世纪30年代,一位犹太传教士每天早晨都坚持按时到一条乡间小路上散步。而在他散步的时候无论看到任何人,他总是非常热情地打一声招呼——早安。
其中,有一个叫米勒的年轻人,起初对传教士这声问候反映十分冷漠。因为在当时,当地居民对犹太人和传教士的态度是非常不友好的。
但年轻人的冷漠,并没有改变传教士的热情,每天早晨他仍然给这个一脸冷漠的年轻人道一声早安。终于有一天,年轻人脱下帽子,也向传教士道了一声:“早安。” 转眼几年过去了,纳粹党上台执政。
一天,村中所有的人,当然也包括传教士,都被纳粹党集中了起来,并被送往集中营。
在下火车、列队前行时,有一个挥动着指挥棒的指挥官不停地叫着:“左,右。”被指向左边的是死路一条,被指向右边的则还有生还的机会。 这时,指挥官点到了传教士的名字。传教士浑身颤抖,哆嗦地走上前去,他绝望地抬起头,眼睛一下子与指挥官的眼睛相遇了,他习惯地脱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 指挥官的表情虽然没有过多地变化,但仍禁不住还了一句:“早安。”声音低得只有他们二人才能听到。 最后,传教士被指向了右边。
有时候,人是非常容易被感动的。但感动一个人靠的不一定都是慷慨的施舍和巨大的投入,有时一个热情的问候、温馨的微笑,也足以在人的心灵中洒下一片阳光。 不要低估了一句话、一个微笑的力量,它很可能使一个不相识的人走近你,甚至爱上你,成为开启你幸福之门的一把钥匙,走向柳暗花明之境的一盏明灯。
热忱也是一种能力,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能量。
当行动成为习惯,习惯成自然的时候,行动就是有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