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琴南曾经翻译过《茶花女》,是古文手法,较为雅炼。《茶花女》第一章中有一段,原文二百一十个字,林纾只用十二个字来翻译——“女接所欢,媰,而其母下之,遂病。”意思就是,这个女的偷情,怀孕便打胎,以至于病了。
问题在于,林纾用了一个奇怪的字,“媰”,林纾的原字输入法写不出来,康熙字典都没查到,女字旁一个刍,异体字是媰,念 chu,二声,意思是怀孕。这个斑驳陆离古色古香的字是从《说文》及《玉篇》里面引用的《尚书》的话“至于媰妇”。(《说文·女部》“媰”字引《周书》:“至于媰妇。”今本《书·梓材》作“属妇”。 孙星衍 疏:“属与媰,声之缓急,假借字。” 章炳麟 《訄书·族制》:“又常迫姙娠,至不能事事,是以《梓材》怜之,曰媰妇也,鳏寡也,妪之必厚。)
这就等于是挖坑了,我们知道,司马迁都不用这字。司马迁表示怀孕,通常用“有身”、“孕”,翻阅《五宗世家》《外戚世家》《春申君列传》《吕不韦列传》《张丞相列传》等便知道了。
我们知道《左传》等都是惜字如金的,不肯多说一个字。但就算是班固,说打胎,也还老老实实的说“饮药伤堕”(《外戚传》)。林纾偏偏要学太史公《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说打胎,直接用一个“下”字。
这就为难人了!但好歹也算是比较好的古文。
果然,胡适不认识这个字,也不好好钻研。胡适的做法是,直接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里面讽刺林纾,用的就是林纾翻译的这句。胡适还给出了正解,认为这一句应该翻译为:“其女珠,其母下之”。且轻蔑地说:“早成笑柄,且不必论”。
这就成了笑话了。胡适可能没想到,他讥笑人家的时候,自己也成了笑柄,赔本的买卖,代价太大,划不来。
或许,胡适认为“珠”字,就是“珠胎暗结”,这个词的意思多为男女苟合之事或男女(多为未婚男女)因偷情而怀孕。但只有完整的“珠胎暗结”的词才有这个意思,单单用一个“珠”,那便是错字了。
更可笑的是,胡适是提倡白话文的,那是他拿手的,这里他偏偏用古文,还说“其女珠,其母下之”,硬生生的在“女”字前加了一个“其”字,按照古文原则,“其女”之后的“其母”,是同一个主语,也就是,“其母”变成了女人的妈妈,变成了女人肚子里的孩子的外婆或者奶奶。这是大笑话,竟然把《茶花女》的这个私生子搞成了三世同堂。而《茶花女》原文打胎的,根本没有奶奶或者外婆的事情,就是自己堕胎而已。
胡适自已拿住了别人的“笑柄”,却不知自己给了别人更可笑的笑柄。
汉语呢,确实比西方语言简洁,据说清末的时候,光绪帝的弟弟爱新觉罗·载洵偕水师提督萨镇冰赴美国考察海军,抵华盛顿。参观舰队及制造厂,完毕。海军当局问曰:“贵使有何意见发表否?”
载洵答曰:“很好!”
外国人不懂中国话,便由载洵的翻译周自齐翻译。
他翻译道:“贵国机器精良,足资敝国模范,无任钦佩。”话说的很客气,意思就是:你们美国机器精良,实在是我们国家的模范,我们佩服的不行。
但是外国人听完翻译不开心了,闹腾腾的,因为他们明明瞧见载洵只是张了一下嘴,根本说不了这么多字。
古文的清规戒律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