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宙:《“求医”和“就医”随感》

昨天刚带宝宝打完疫苗,由于起早,宝宝状态欠佳,全程基本是哭天抹泪,对比之前几次的给力状态,反差很大。好在当妈的内心还算淡定,全力配合医生,速战速决。回顾宝宝从出生到现在的几次打疫苗,经历了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宝宝打疫苗就医体验后,感触颇深。

1、预约情况

公立医院,取号后在走廊等候叫号,等候时间取决于前面的就医速度;

私立医院,提前电话预约时间,按约定时间前往即可,不必等候;

2、就医环境

公立医院,标准化的医院陈设,儿童的就医环境与成人一样,由于每周打疫苗的时间固定,经常会遇到某一时间段家长孩子爆棚的情况;

私立医院,儿童的就医区布置类似游乐场,颜色明快,墙上张贴的是各种卡通图像,弱化了小朋友就医前的紧张情绪;

3、就医服务

公立医院,医生在诊室等候,家长抱着孩子一个接一个进来就诊,结束后家长抱着宝宝离开在走廊观察半小时;

私立医院,家长和宝宝提前被安排在准备好的诊室,医生来诊室就诊,就诊后医生离开,留下家长和宝宝继续在诊室观察半小时;

4、医生状态

公立医院,医生标准化操作,一个接一个的流水作业,基本是无声的,很少回答问题;

私立医院,医生个性化操作,边解释边操作,最后会问一句,是否还有疑问;

5、宝宝反应

公立医院,由于等候的时间不确定,导致宝宝的状态略有烦躁;

私立医院,宝宝会被各种安抚道具吸引,在不知不觉中打完了疫苗;

6、价格缴费

公立医院,先交费后问诊,价格占绝对优势;

私立医院,先问诊后交费,交钱时有割肉的感觉。

这些对比,是几次就医后的直观感受,抛开硬件设施,单纯从心理体验来说,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一个在“求医”,一个在“就医”。“求医”过程中,是以医为本,医生等着患者来找,先交钱后干活,患者要哄着医生,宝宝的哭闹是不可控的,因此家长就要千方百计的又哄宝宝,又哄医生;“就医”过程中,是以患为本,患者等着医生来找,先干活后交钱,医生围绕患者进行互动,把就医过程变成了一次答疑解惑的交流。

综合来看,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各有利弊,只是选择不同,不是简单的谁好谁坏、孰优孰劣,也不是单纯的钱多钱少可以评判的,在这利弊背后的服务意识和市场理念不是一个价格可以诠释的,值得省思。


出书训练营第三期第71篇作业     小宇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几天有个网友在一个减肥健身app发帖:“明天开始我要帮我姐姐健康减肥。姐姐之前用过无数种减肥方式都减不下来,现在...
    雲中谁寄錦書来阅读 3,991评论 0 2
  • 在喜马拉雅上听到有人读这篇文章,其中的一句话戳中了我的心,大意是:两个人在一起,说很多很多废话——这是我想要的状态...
    四只脚的团子阅读 4,960评论 0 0
  • 这个题目太大了。 多言则不美,无须多言即是美。 “如果你不是人鱼,怎么会有海藻一样的头发?”我们对视而笑,那一刻我...
    大金hey阅读 2,900评论 0 1
  • 提到决策,很多人认为应该是管理者做的事,不关自己的事儿。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碰到需要你决策的情况,小到...
    文东的简书阅读 4,359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