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庵
我出生在-个叫"青山庵"的村庄,只因村里有一座庵,故以此为名。也许是先有了庵,外乡人飘泊于此,招朋呼友,建屋垦田,子女繁衍,至今村庄有十几个姓氏,三千多人口。
小时听大人讲过庵的来历,他们也讲不清是哪朝哪代,说一个员外家的千金小姐自小就体弱多病,从小到大药不断口,长至及笄年龄还是个病秧子,整天无精打采。这可愁坏了父母,身体不好也没人来说亲,难道当-辈子老姑娘不成?左右为难之际一游僧碰巧上门化缘,员外盛情款待。游僧看员外眉头紧锁似有心事,就问员外是否有什么难处,员外就吐露了女儿的情况。僧人要来小姐的生辰八字推算了一番,说令爱这一生要一辈子向佛才能康健。于是员外在僧人指定的位置盖了一座庵,让女儿在此出家当主持,收徒向善。
我上小学的时候,庵早已变成了-所小学校,成了全村孩童的精神家园。学校的地势比周围高出许多,要爬上十几层青石台阶才上去,青石很大很厚,因时代久远,台阶磨得很光滑。大门向南,门前有一片不小的空场,早操和体育课都在这里上。再往南就是一条长长的水汪,听说就是挖了这儿的土来垫高庵的地基才形成的。夏季时水很多,能漫到路边,我们打扫卫生扫地洒水就从这儿取,这儿是全村鸭鹅的乐园,也是全村胆大的孩童洗澡的地方。
爬上青石台阶,两扇大门很厚很大,很可惜记不清大门楼是什么样子了。学校共两排房子,前面一排是后来盖的,是红砖红瓦,都是教室;后面一排应该是以前的房子,最西边三间是老师的办公室,紧邻办公室的一间是公办老师的宿舍,记得都是一溜色的青砖墙青瓦顶。当时学校只有一个公办教师,其余都是民办,选的是村里有文化的人。东边的几间分成了两个教室,记得是土墙,顶多有青砖垛,屋顶是草还是瓦记不起来了。我就在最东边的教室上课。这儿房子少,只有一至四年级在这儿上课,五年级时就搬到村东新盖的校舍。
九十年代村里在原址重新建了一座庵,不知为什么面积不如以前大,地势也不如以前高了。把早先给定为五保户的尼姑请回庵,从别地又请了一位。我村的这位尼姑当时少说也得七十多岁了,儿时记忆中的她五六十岁,青色对襟上衣,黑色圆口布鞋,剃光头,完全一副男人打扮。她是我隔壁邻居的亲姨,至于为什么当尼姑,可能也是因自幼多病吧。听说重新建庵后香火很旺,竟还有坐小车来的干部。
小时每天穿街走巷地上学放学,清楚路过的每一家是谁,清楚哪家养没养狗,熟悉而又陌生的乡邻各自忙活着:挑水,拾粪,拉车,喂牛……,放学时家家院里屋顶烟筒里冒出一缕缕炊烟,在微风中慢慢升起又消散。迎面碰到熟人就打-声招呼,不熟的人瞅一眼就悄无声地走过去。匆匆吃完饭就到同学家等着和她一起去上学,同学如果没吃或正吃着,也在桌旁等着,现在想想当时怎么能那样呢?记得妈妈曾嘱咐别人吃饭时不要站在旁边看,但还是我行我素。也许小孩没想那么多事,也许我那会就傻呵呵的不想事。那时上学感觉不是去学习,只是去结伴玩耍,一点压力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