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认知觉醒》这一本书,名气很大,所有的推荐书单都有它。名字也非常容易让人的灵魂激灵一下,让我忍不住好奇。
阅读了前两章,对于一个严重的拖延症“患者”来说,这些关于大脑的理论内容,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很多焦虑的点--矛盾、拖拉、内耗,原来都是因为“模糊”而导致的。
3个大脑。
原来,人有3个大脑啊~
生理系统上出厂自带的爬行脑和情绪脑,以及后天社会系统习得的理智脑。我们成长的过程,也是3个大脑不断的打架升级的过程。
焦虑,也是3个大脑打闹中衍生而来的。
爬行脑是3.6亿年前远古时代演化而出的本能大脑,也叫本能脑。它结构简单,只有一个反应模块,控制我们最基本的生存反应,如战斗、逃跑和繁衍。
情绪脑是在大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时代演化而来的。大脑在本能脑的基础上,进化出了边缘系统,负责处理情感和社交关系,从而通过结伴、群居来获得更多的生存几率。愤怒、惊恐等可以让我们更加警觉,避开危险。兴奋、愉悦等可以增加交流、依赖、信任等。
而理智脑则是人类相对较新的部分,大约250万年前,人类才在前额区才进化而出的新皮层,经过十几万年才逐渐成型。它赋予我们思维、推理和决策的能力,让我们的语言、艺术、文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
所以,一眼就能看出,爬行脑和情绪脑,才是人类大脑的主要掌控者。它们历史悠久,古老而又强大,拥有我们近80%的大脑神经元细胞。耗能又低,运行速度却和电脑一样快。我们的生理系统、潜意识、直觉、第六感等都被它们所支配。
它们倾向于追求即时的满足和快速的解决方案,更关注的是短期的利益和生存需求。
而理智脑,是人类的CPU,占地小,富有智慧,负责逻辑思考、长期规划和推迟满足等高级功能。但是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且运行的耗能十分巨大。
因为三个大脑在运行速度、能力等各方面均不同步,所以常常发生冲突,导致模糊地带的出现,包括了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不确定性等等,都会使人感到困惑、不安和无助,从而引发焦虑情绪。
而焦虑又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使得人们更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明明知道却做不到
-->心有余而力不足
-->欲速则不达
-->……
于是,“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要看书,结果发呆睡觉玩手机;
要运动,结果买衣服找食谱永远明天开始;
不要熬夜,结果拿起手机就忘记了时间…
焦虑,无能,矛盾、拖拉、不作为、内耗。
于是更焦虑,我不行、做不到,放弃。
以此恶性循环。
为啥理智脑总是落于下风?
就像带娃一样吧,一个理智的大人带着一个奶娃娃(本能)和叛逆期的小孩(情绪化)一样,虽然看似非常强大,但是依旧管不住啊~
所以,成长,是克服天性的过程,是用知识来给理智脑做锻炼的过程,是让我们学会用理智去驱动本能和情绪(而非取代)的过程。
要解决焦虑,就要消除模糊地带,需要培养耐心。
要消除模糊地带,就需要有针对性对这3方面来采取措施。
认知模糊,对于信息、情况或决策的不清晰或不确定。那就需要清晰的指令、合理的难度。“提升思考力的正确方法是,不断明确核心困难和心得感悟,并专注于此。”
情绪模糊,无法处理而感到不安、焦虑、烦躁。那就要调整难易度,并随自查。“当你感到心里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感觉时,坐下来向自己提问。”
行动模糊,在决策和行为上犹豫不决,不知道要做什么。那就要减少步骤和代办清单,“把目标和过程细化、具体化,在诸多可能性中建立一条单行道,让自己没得选。”
所以,
先深挖自己模糊中让你焦虑的点,再去合理定位目标高度,营造环境,然后明确目标必经的困难程度,并调整难度,最后彻底解决它。
梳理一下,重点有4步:
指令清晰: 明确的目标(你焦虑的事),且都有相对应的清晰的指令。包括目标内容、时间范围、关键步骤等,以便你能够清晰地了解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
定位难度:即不简单又不困难,确保它们具有挑战性但又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实现。
控制数量: 制定TO DO清单时,注意数量,不要让自己陷入任务过多、主次难辨的状态,而被分散注意力、增加压力和焦虑。
调整难度: 随着时间和实际情况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目标的难易度和代办内容等,确保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始终能够与你的能力水平和时间相适应。
额外的一点,
就是要随时去捕捉最触动你的点:
-->总是反复出现的念头、无意识的第一反应、梦境、不同情绪的爆发点等。
去了解导致情绪波动的原因,了解你的肢体语言,了解自己感性的一面,接纳自己的好与不足,去正视让你痛苦、矛盾的人事物,去彻底解决,让模糊地带消失。
其实消除模糊的过程,就是理智脑用有效的方法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的过程。
让3个大脑目标一致,错落有致的完成自己的安排。不贪多,也不偷懒,大脑就不会吵架,自然矛盾少。
该做的去做好,该玩的放开玩,自然内心也会回归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