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读书思考,孩子的起跑线之2
昨天(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教育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和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我们今年要下决心.....对于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弟,只要拿到居住证,一定要让他们有受教育的机会。决不能因为家境、区域不同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让我不自觉地感叹,咱们的总理真是能体察民情、为人民着想啊!那些为数不少的农民工子弟和他们的孩子,尤其是之前不能安定上学的孩子们,他们的天空要亮了!孩子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就如任正非去年接受央视采访时同样指出基础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一样。
“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决不能因为家境、区域不同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克强总理的话,教育公平,起跑线,让我想到很多,同时也让我问自己,如今国家政府都重视基础教育了,我又能为此做些什么。
我想起之前读过的一本书《父母的语言》(英文名《Thirty Million Words》,作者[美]达娜·萨斯金德),其中用不少实验数据证明,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最初的非常重要的资源,它是孩子的第一起跑线。
父母的语言,它能够让孩子的大脑神经元连接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健康,从而改变整个国民素质。但因为它不可见、不可度量、不可买卖,常常被许多父母忽视,以工作忙、赚钱养家等为由,将孩子交由祖辈或是保姆等他人照顾,让孩子在他们最宝贵的3岁之前,错过3000万词,错失第一教育资源和未来成长的空间。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作者和科学家一起努力作实验,发现不同的家庭当中,对于孩子在三岁以前所听到的词汇的差距量达到3000万字之多(包含重复词汇),他们最大的教养方面的差距不在于态度,不在于物质条件,而在于父母和孩子所说的词汇量。
书中这样写道:
“3岁孩子累计听到的单词量,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是4500万个单词,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只有1300万个单词,相差了整整3200万单词。3岁孩子掌握的词汇量,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是1116个单词,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是525个单词,相差了591个单词。”
另外,儿童的语言当中平均95%的词汇和父母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若是父母能够更加注意自己跟孩子说话的语气、用词,孩子也会变得不同。
这个学习差异在孩子9个月以后就已存在,小学三年级时,孩子的读写水平可能将决定着他今后上什么样的大学。小学三年级以后这个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
作者是人工耳蜗的医生,专给听力有障碍的孩子做人工耳蜗手术。她到两个家庭去观察,发现扎克获得了听力后,他的家人每天不断地跟他说话,他每天获得大量来自外部的信息,之后上了正常的学校。
而米歇尔获得听力以后,没有人刻意的跟她多讲话,所以,她的语言就比别的小孩子要慢很多,这时候其他的孩子和老师又慢慢地忽略她,她的语言接受能力变得越来越差。最后,虽然她具备着完备的听力,但她只能够去上残疾人的学校。
他们监测了55个家庭,不同的家庭环境跟孩子所说的语言数量是最本质的区别。
而这个最大3000万词的差别,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商、词汇量、孩子的语言处理速度、孩子的学习能力、成功的能力和潜力。
理论原理是什么?神经的可塑性。
我们早期的时候的语言环境将决定着大脑所分泌的荷尔蒙。在婴儿时期,孩子的脑海当中就已经可以分泌压力荷尔蒙,就是皮质醇。
有一个面无表情实验,妈妈和孩子开心聊天高兴互动时,孩子还不会说话,这时候妈妈突然脸变得没有表情,孩子呆住了,之后就开始做鬼脸想逗妈妈笑,妈妈表情不动。所有的孩子在经过这个实验的时候被妈妈没有表情的这个状态直接吓哭了。
等妈妈开始慢慢恢复正常,开始笑,要过很久孩子才慢慢的恢复正常。所以,妈妈跟孩子之间的互动决定着孩子体内分泌的激素,会伤害到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行为能力、自我及情感控制能力。
我们的大脑,它不但在建立神经元连接也要断掉很多神经元连接。因为如果婴儿的大脑神经元无限制的连接,有了那么多爆炸式的连接,将会承受不了那么强烈的复杂信息的压力,就会生病,甚至疯掉。
所以人的大脑在婴儿时期,快速大爆炸建立很多连接以后,那些经常不用的连接就会被断掉,就不要了,慢慢地就不会再长了。所以我们年长之后,学语言会非常困难。
作者还提到一种疾病,儿童白内障。有的孩子生下来眼睛就有白内障,有的家庭发现得早,摘除白内障,孩子视力就没问题。但有的家庭发现晚,孩子长大了才发现、去医院做手术,把白内障摘除了,孩子依然看不清。
原因是他的视神经长期不用,所以大脑判断可能没什么用,就把这段连接给它断掉。这就是我们说,在小时候学习的重要性原因。如果你在那个时候不学,你发现你长大了想要学习很困难。
这就是神经可塑性的原理。
所以,我们就知道孩子在小时候,父母的语言是多么的珍贵的资源!
同一时期出生的N个孩子,父母陪伴交流多的,说话词汇多的,尤其是语言表达积极、肯定的孩子,他就拥有了比别的孩子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
所以说,父母的语言陪伴,才是孩子真正的第一道起跑线。你愿意给予多少,付出多少,孩子神经元连接就会建立多少、开发多少。基本上3岁就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空间。这大概就是天赋的一部分吧!
而孩子自己后天的努力,包括社会环境的改善,都是后来的事了。
如今,我们的孩子赶上了好时候,外围的公平教育环境大家都在努力,小学划片,取消重点,加大公办初中办学等,国家政府已经在改革前行。如克强总理昨天要求的“决不能因为家境、区域不同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我们且先做好自己,做好父母,善用内部资源,抽出时间多给孩子一些语言陪伴吧,尤其是3岁之前。
那么,父母应怎跟孩子说话更好呢?这便是《父母的语言》一书的重点,3T原则。时间已晚,改日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