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汤显祖与《牡丹亭》。2016年是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也是联合国教文科组织发起纪念同在1616年去世的三位文学大师沙士比亚、迈万提斯、汤显祖。
在国内我们也举行了很多场的纪念汤显祖与《牡丹亭》的文化活动包括学术研讨会。400年前在欧洲是文艺复兴的开端,在我国明代中后期,也被称为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实际上晚明时代的中国,不光在经济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思想和文化上也产生了很多新变。
汤显祖的老师罗汝芳是王门后学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是王守仁的重要学生,他开启了一个重要的学派叫泰州学派。汤显祖的好朋友李贽也是明代最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家。同样他的好朋友,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袁宏道兄弟。也提出了“性灵”的文学主张。这个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些都说明了在晚明时代,中国也发生了一种跟西方文艺复兴之前非常相似的机遇。
但是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文艺复兴?这当然是一个我们大家都应该思考的历史问题。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当我们真正回到汤显祖那个时代,我们应该惊叹,就是那样一个异彩纷呈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才能够孕育出像汤显祖这样伟大的剧作家,才能孕育像《牡丹亭》这样伟大的戏剧作品。
《牡丹亭》完成于万历26年,公元1598年。此时汤显祖49岁,他已经厌倦了品帝低微的官场生活,弃官回乡,专门在江西临川的玉茗堂写作《牡丹亭》。我们之所以说《牡丹亭》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是在于汤显祖赋予了。这部作品一种伟大的精神至情。
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与生,皆非情之至也。”同时他也在题词中说:“天下痴情女子,宁有过杜丽娘乎。”汤显祖特别赞赏杜丽娘的至情,这也是《牡丹亭》最精彩的,最感人至深的部分。
我们试想在明代以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为意识形态的社会中,汤先祖在《牡丹亭》中,明确提出了人间的爱情是超越生死的感情,难道这不够伟大吗?当然我们要思考它的伟大价值,更应该把目光关注于现在。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快餐化,物质化的生活,残酷的现实和浮躁的内心让我们很多人忽视了,放弃了,甚至背叛了美好的爱情。那么我们今天再重新走进《牡丹亭》,难道我们不觉得它更加伟大吗?所以《牡丹亭》的伟大它具有历史的意义和当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