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学家吉尔.博尔特.泰勒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情绪虽然每次停留时间不会超过90秒,但是会反复发作。
我们着手解决困难时,不良情绪会反复出现,耗费掉宝贵的精力,分散注意力。
我们要学会察觉在困难时刻的情绪,并承认这种情绪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我们找到情绪波动起伏的规律,在情绪的波峰时刻,狠狠打压,缩短波峰的时长,在情绪波谷时段,努力做事,延长这一高能时段,增强应付困难的自信心。
我们掌握了不良情绪的波动规律,不足以减少不良情绪的出现频率,因为不良情绪来自于自我批评。在失败或者失误面前,我们常常陷入自我批评和检讨中无法自拔,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产生焦虑、抑郁。自我批评和抑郁紧密相连,抑郁不仅会滋生各种负面情绪,而且能够导致我们失去信心。
对此,我们应当从“念头中解脱出来”——从自我批评转变为自我同情。自我同情,不是自己为失败找借口,而是用关切与支持的态度对待自己。用关切与支持的态度看待自己,就是不要用成王败寇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失败,要看到自己的付出和拼搏,看到自己撒下的汗水和智慧,看到自己所拥有的潜力和发展的方向。自我同情,就是自我疗伤,是我们启动神经自我修复程序,受刺激的神经不再暴露在批评和谴责中,以“暂停”模式运行。
经过专家研究,自我同情不仅能减少我们的焦虑和抑郁,还能增加正念的力量,为我们的心灵带来宁静。自我同情疗愈了受损的神经,我们在跌倒之后,更加容易爬起来,增加了满血复活投入战斗的成功率。
好了伤疤,不能忘了疼。我们经历了以往的失败,就要主动察觉自己的过错,主动承担责任,坦然接受目前的逆境。我们在自我同情的心理疗愈后,就要进入行动环节,分析自己“伤疤”产生的原因,自己接下来怎么好得快,更不再受伤。反之,好了伤疤忘了疼,就会反复受伤,变成长期困扰自己的陈年老疾。
我们带着疗愈的平静的心理,积极主动的收拾残局(逆境),扭转局面取得成功。那么,原有像乌云压顶一般的不良情绪(压力、郁闷、焦虑)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获得成功之后的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