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有言:“很多人都在说,这是个浮躁的年代,大家都浮躁地活着,忙着各种自以为重要的事,忙到忘掉了忙的目的。说世界浮躁的人自己也浮躁着,说自己浮躁的人好像也不打算改变浮躁,因为让浮躁存在的理由遍地都是。而宁静找不到滋生的土壤。”
这两天上课,真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周一,孩子不来气,我们归为周一综合征。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学生来气了,但是是乱来是胡来,说自己的话,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我们归为春天的浮躁。我们让“浮躁”背了锅,是因为自己没有修炼好。
有人说:浮躁是一种情绪,一种并不可取的生活态度。浮躁的反面是沉住气,而在我的家人之间,他们大都是能够沉住气之人,尤其是我的妈妈和先生。
说我到我的妈妈,那真的是非常贤惠之人,几乎看不到她生气的时候。不管什么样的大事来临,她都不慌不忙,最多念叨两句,马上想着怎么解决问题,把事情做好。现在才知道没有受过妈妈过分唠叨的孩子,是最幸福的。记得我十三岁的时候,那时刚刚兴起打手搓麻将。不幸的是,我爸爸成为了麻将迷,家里也就早早买了一幅麻将,还专门腾出一间房来做麻将房。所以,村里的一些麻将爱好分子偶尔就会集中在我家里玩。不但要玩,还要为他们做饭,还要“享受”日夜不停的麻将声。妈妈从不抱怨,可我不能接受,但也惧怕爸爸的威严,不敢怎么造次,只能向妈妈抱怨:怎么不让公安局的将他们抓起来。哈哈,这句话还是可以看出我性格的直接。某天给他们做饭,我在切菜,不小心将菜刀落到了我的脚背上,砸出一个小口,鲜血直流。妈妈刚好当时也在,她马上停下手中的活儿,没有一句对我的埋怨(我见过一些家长在孩子遇到这样情况的时候,先是不分青红皂白将孩子骂一通,骂他不小心,骂他毛手毛脚等),也没有一句惊讶的喊叫,而是马上去找了一种草药(我已经忘记了名字)敷在了我的脚背上,止住了血,脸上写满了怜爱。
妈妈的沉稳,也因为她想事物只想好的一面,这样就能保持心情畅快。今年,我的妈妈已经72岁了,那些吃过的苦,让她活得更加开心快乐,因为她懂得选择。
我想,我之所以不沉稳,是因为在某个关键时刻,我还不懂得如何选择是好的,就只有表现出来,让自己生气。
我家先生的沉稳,应该是天性使然(这样说,好像人家不懂得修炼似的),不多言多语,可以一个人安静的呆很久。尤其是在麻将桌上,几乎听不到他的声音(除了喝了酒,哈哈),输多输少,脸上的表情根本就判断不出来(不像某些人,输赢都写在了脸上,声音里)。以前他经常批评我,说我在这方面的不足。以前不觉得这个沉稳的重要性,现在才觉得做一个沉稳之人,尤其是我这种黄色性格的人,多一份安静,多一份沉稳,综合一下,其实是很好的。
“沉住气,方能成大器。”虽然我并不奢望自己能成大器,但至少不让自己生气,不让自己歇斯底里,更重要的是不让孩子难堪,或者受到不好的影响。
比如,班里总有两个孩子,他们只要在一起,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情绪出来,一个说另一个在挑衅他,另一个说这个在嘲笑他,反正就是互相看到对方都是人家在不尊重他,一个要哭,一个还要使劲贴上去。我已经见识过他们两次这样的情况,处理过一次,但好不过三天。昨天托管课上,在批改作业时,又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尤其是另一个孩子,完全就是“我就是要挑衅”你的态度和做法,那态度和表情,感觉就是一个“无赖”。我真的很生气,但我的生气对他来说,也不管用。朝他吼吗?命令他吗?忽略他吗?或许,我还是应该学着笑着面对他,从另一个角度去调侃。我在给这些学生聊天时,我都说你一生气你就进入他的圈套了,他就赢了。我为什么就不能沉住气,不中他的圈套呢?
还是尽快落实我的那一个警示语——慢一点,低一些。贴在教室后面墙上吧,时刻提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