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UP电视台曾做过一个非常有趣、十分感人、极其发人深省的实验:他们在亚特兰大市一个低收入社区,请了几个孩子到电视台参加实验。孩子们在各自的演播室里,不知道其他孩子要说什么,要做什么;更不知道,他们的父母就在隔壁,正通过摄像头,看孩子参加实验。
工作人员说:“盼望已久的圣诞节要到了,你希望圣诞老人给你什么礼物呀?”孩子们报出各自的礼物:“手提电脑!”“游戏机!”“乐高遥控汽车!”“芭比娃娃!”……然后,工作人员又问:“那你知道自己的父母又希望圣诞老人给他们带来什么礼物呢?”有人说:“我妈妈一直想要一个戒指,她从来没有戒指!”有的说:“我父母很想要一台电视!”还有人说:“我爸爸非常想要一个手表!”也有孩子说:“妈妈太爱项链了!”……
突然,天上掉馅饼了——工作人员竟给每个孩子分发他们期盼已久的圣诞礼物:手提电脑、游戏机、乐高遥控汽车、芭比娃娃……孩子们欢喜若狂,对礼物爱不释手!接着,更出人意料的是:工作人员又拿出他们的父母梦寐以求的礼物:电视、戒子、首饰、手表等。然后,工作人员说:只能在自己和父母的礼物中选一个,要自己爱不释手的礼物,就必须放弃父母梦寐以求的礼物!演播室里,孩子们全懵圈!他们在两个礼物中摸来摸去,不知如何是好……这圣诞老人也真会折磨人!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尽管孩子磨磨蹭蹭,万般难舍……但最后,所有孩子都做出同样选择——放弃自己心仪已久的礼物,选择父母的礼物。一男孩说:“乐高遥控汽车重要,但是自己的家庭更重要;而乐高遥控汽车并不是你的家庭。一定要选,我选我的家庭。”一女孩说:“我每个圣诞节都得到礼物,但是我的妈妈(单亲母亲——作者注)从来没得到过礼物。”一女孩说:“如果我选手提电脑,我妈妈(也是单亲母亲——作者注)就什么也得不到了。她总是在我生病时悉心照顾我。”一男孩说:“父母总是照顾我,现在我应该回报他们了。”
这是在阅读李镇西老师公众号的时候,读到的一篇文章里所记载的一个案例。在感动之余我更多的是震撼和内疚。孩子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心灵深处,默默现身的“圣诞老人”!在这里,孩子教会父母:纯真的孩子已是完整的个体。他们有独立的思想和意识,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远远比我们的想象更成熟、更纯洁、更善良!
我们在平时的家教过多的关注我们如何说孩子才愿意听,注重给孩子讲明白道理,在“父母讲孩子听”的同时,很少关注“孩子讲父母听”,很多时候我们在不停的思考我们说的话孩子理解了吗?明白了吗?我们怎样说孩子才会听,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去说孩子才愿意接受,往往忽略了“能讲清道理”并不等于“能听懂道理”,家长“能听懂道理”不是本事,而是一门学问。父母和孩子“相向”地倾述倾听、相互学习。建立双向沟通顺利的家庭教育,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释放正能量的渠道,让双方“双向”获益;也有渠道去宣泄负能量——既释放自己,也让对方了解自己。孩子常让我们吃闭门羹,连牢骚都懒得发。所谓“防‘儿’之口,甚于防川”,只有孩子愿意开口,我们才有机会“听清道理”或“说清道理”。于是乎,不怕怼,就怕懑!这种模式的本质是双方有来有往,相铺相成……
正所谓,父母“愿意听”并“能听懂道理”,孩子才会开启他们的“频道”。这真是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