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邓布利多死了!”
“谁?”
“阿不思·邓布利多!”
我看看她手中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再看看我眼前这个不停抹眼泪的小姑娘,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抱着她,任由她在我的怀里嚎啕大哭。一边感受到着她的忧伤,一边赞叹着阅读的力量,让我的小姑娘长大了。
一个儿童从语言习得,到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想法,以及运用语言去思维和创造,在她去学校之前,都已经在家庭里完成了。
境萱5岁时一个晚上,吃完饭,她叽叽喳喳地给我讲了一个今天幼儿园听来的绘本故事《小熊和月亮交朋友》,她把其中回声模拟地特别可爱,于是我就请求她再讲一遍,当时不知道如何保存更好,就顺便打开了喜马拉雅,录制了下来,然后开了一个专栏。
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境萱5岁只有四个月,却打开了境萱的一个新的游戏世界,也是我共同参与的一段有趣的成长事件,那就是做个小主播,给大家讲故事,从绘本,到她自己编的小故事,再然后就是绕不过去的古诗词。
我第一次给境萱,读古诗不是床前明月光,也不是锄禾日当午,我随手拿起家里的一本诗歌小集子,随便翻开一页,就是张志和的《渔歌子》,就是这首《渔歌子》也是我小时候学习诗词的第一首,在她稚嫩的声音中,竟然说出了,“因为他(诗人)心玩野了,所以就斜风细雨不须归了。”让我忍俊不禁的“诗评”,于是我们又走入一个闲话古诗词的新游戏。
诗歌,是代表一种语言最凝练的作品,而且中国的诗歌,特别强调的是在心为志,出言为诗,诗歌是和心链接最深的,我们就从诗歌开始了一种训练,不只是思维的,更是情绪的。
这段《渔歌子》的输出,我总结了孩子学习诗歌语言的几个步骤:
第一步,模仿,5岁半的境萱是不认识字的,父母和孩子之间就是口耳相传的声音刺激,母语的习得就是依靠这样一种浸润式的环境,放到外语上也是一样,我们很多用iEnglsih的朋友都知道,为什么每天30分钟,听一句,说一句,这个不就和我们教孩子学一首古诗是一样的底层逻辑,一开始孩子也并不确切认识每个字,知道每个字代表的含义,但是遇到多了,自然就明白了。
第二步,借助想象理解,有一些阅读古诗词的说法是不要讲解意思,就让孩子念。还有一些家长规定孩子一天背一首,觉得孩子天生童子功,记忆力好。专家说的,别人家怎么做的,都是参考,绝知此事要躬行。你怎么就知道孩子死记硬背出来呢?孩子在发音的时候,吐出每个字的背后,他自己会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的头脑中或许就会不经意产生她认为的画面。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是在深度刺激她的语义和画面的链接,是在促进她的思维。境萱她说的,心都玩野了呀,这个就是她生命的体验,在阅读这首诗的时候,她早就加进去了。
第三步,创造,当画面感,情绪,语义,也就是心和脑链接到一定程度了,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孩子就会创造了。这个创造来得突如其来,让你惊喜不已。有一天早上我们出门的时候,恰好飘着小雨,我说,哟怎么我们刚出门就飘小雨了,境萱就来了一句,那就斜风细雨不须归呀!
这一首渔歌子,我会隔三岔五回味很多遍。我一直想在我在境萱的成长之路上,都做了什么,也总是被很多家长羡慕我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但是我知道,我一定是做对了什么,并且是可以被借鉴的效仿的。
从那以后,我就注意陪伴她带她走上语言的模仿,理解,想象,创造的过程,尤其是注意到有情感体验的时候,她的语言和思维是非常活跃,蓬勃而出的。语言和思维本就是同根生出来的两颗苗,长出的两棵树,根上是人的情志,就是那种表达和感受世界和生命的渴望和冲动。当我们运用语言的时候,必然调动了思维,当你要思维的时候,你的头脑里是在说话的,是有声音。为何会有自言自语,因为不经意间,你的嘴出卖了你的心。
如果我们的各位家长,可以体验到孩子语言和思维共生的这个过程,那么面对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就不能那么粗心大意了。如果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语言,仅仅就是,吃饭了,洗澡了,上学了,作业做完了没有,怎么又错了?有什么要我签名的吗?……那么我们就硬生生地阻断了孩子思维和语言的发展,因为两颗苗的根没了。孩子内心那一股要说话要创造的渴望和冲动,被浇灭了。哪怕我们多问一句,今天学校有啥八卦吗?都能扣动他们内心激动的小心弦。
有家长跟我说,我也给孩子买了很多书,我自己也读书,陪伴孩子,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会阅读和不会阅读的人,对语言驾驭能力最大差距就在第三步:创造,而这个部分,是要充分调动情感,语言和思维的。
这个创造,并不是说让孩子去写篇作文,而是运用语言去表达生命,去斜风细雨不须归啊。让孩子有一种冲动,他乐意,愿意,迫不及待,特别想从嘴里说出来告诉你他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就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创造,这个时候是语言运用最精妙的时候,这个神圣的时刻,只能在家庭中发生。
距离渔歌子,已经过去了5年,这条语言和思维发展之路,我陪着境萱一起探索着走了5年,一开始我拉着她的手,现在我们肩并肩走,但是时不时,她已经甩开我的手,大步流星往前了,直到这天,她读到邓布利多的死亡而嚎啕大哭。
我特别理解她,正如我曾经读到阿朱被心上人萧峰误杀,而难过了好几天,我知道,我的孩子,会阅读了,语言从她的心里长出来,又回到了她的心里,开了一朵花。
这个五年里,我和境萱,从喜马拉雅音频闲聊,到视频号的录制,再到线上线下读书会,我们摸索出了一套语言习得和思维训练的方法,所以,我也想把它分享给更多的家长并且一步一步带着大家去实践。
你会说,总舵主,我不是中文系毕业的,我没有你那么好的文学修养,我没有你对语言的敏感,我的孩子已经长大了,错过了5岁,错过了10岁……还有一句,最让我无奈的理由:我没有那么多时间。
我们一边眼睛只盯着别人家的孩子,却不愿意为自己的孩子改变和付出,我只想对这些父母说,你那么会找理由和借口,那么你将在这方面成为你的孩子的“好榜样”。
种一颗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如果我们看到了结果,也看明白了过程,剩下的只有相信和行动。
当然我们有很多方式去带领孩子阅读,或许我的方法未必是最好的方法,因为从三期家庭阅读成长营来看,我的方法也是极其考验家长的。不是考家长的学历和能力,而是考验家长的耐心和心性,愿不愿意看见孩子,发现孩子,允许孩子,陪伴孩子,支持孩子。说到底,就是考验一个家庭的教育基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估计下士是很难愿意为学习如何读书去付费的,我自然也不希望一些家长来了我们的营自己不行动,只会对自己娃焦虑的。
所以这就是我们家庭阅读成长营的由来,为什么这样的营,需要孩子去做视频打卡,需要家长来共读,需要我们一起每周一次读书会,需要孩子翻转课堂,做主持人。为这样的一个营,我和境萱走过了5年,希望这5年总结的经验可以带给大家一些帮助。
作为境萱的妈妈,为了境萱更健康的成长,我在为她寻找同频的学伴,我也在为自己寻找同行者。很庆幸的是,经过过去将近一年的活动,我们的学伴圈和家长全也建立起来了。期待跟多的家长,孩子和家庭加入我们这个有营养,有温度,有链接的家庭联合成长的小团体。
五月份开始的第四期家庭阅读成长营,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