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过后,多地医院儿童门诊病房呼吸系统感染患儿再次增加,不少患儿出现了反复低烧、咳嗽、喘息等症状,被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
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尤其对早产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免疫缺陷的婴幼儿造成的疾病更重。
主要流行季节与所处地域的温度有关,在我国北方,多流行于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5月份。
儿童早期合胞病毒感染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同时,可伴发热。
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多见于婴儿及<2岁儿童。
除了呼吸系统疾病,合胞病毒感染可导致其他系统病变,例如心肌损伤、右心功能不全、致死性间质性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癫痫等。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属副黏病毒科肺病毒属,传染性极强,易感人群为婴幼儿、儿童及体质弱的老年人,在学校、医院等人群密集环境中易流行。
中疾控对我国呼吸道传染病监测发现,在5岁以下儿童病例中,RSV的检出率高达25.7%,高于流感(14.2%)。我国RSV易感期存在地区差异:北方地区流行季通常开始于10月中旬至次年5月中旬,南方地区冬春季好发。
RVS传播方式主要为:经飞沫传播,或经污染的手和物体表面传播;潜伏期2-8天。
临床症状:初起低热、卡他症状、咳嗽、消化紊乱。继之出现喘息发作、呼吸促(24h)。
轻症:低热、精神食欲好,气促、喘息轻,无发绀,听诊呼气相哮鸣音和中小湿啰音,呼气延长。
重症:烦躁嗜睡、喘息重、鼻扇、三凹、发绀、面灰白。胸廓桶状、叩鼓、哮鸣伴中小湿啰音。完全梗阻时,哮鸣听不到。
需要注意的是:RSV感染的前期症状主要是发烧、鼻塞、流涕等。4-5天开始有明显的咳嗽伴喘息甚至憋喘,婴幼儿则可能在感染之初就出现咳喘、喘憋、呼吸困难情况,同时处于RSV感染高发季节,则高度提示患儿感染了RSV,建议尽快到医院做进一步诊治。
目前RVS仍然没有针对性疫苗可用,没有针对RSV感染的特效药。针对RSV感染,目前临床上通常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所以做好预防,避免感染,警惕危重症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防疫做好充分应对呢?
1、保证良好的生活环境
房间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多饮水,多开窗通风,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区域。
2、注意个人卫生
注意手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未洗过的手触摸脸、眼睛、鼻子和嘴巴。
避免与有感冒症状的人亲密接触,比如亲吻、握手,不要和别人分享杯子、餐具和玩具;清洁、消毒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子和玩具等。
3、合理用药
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切忌盲目给宝宝使用抗生素。密切观察宝宝病情变化,出现哭闹不能安抚、精神食欲差、咳喘加剧等病情加重的现象应该尽快就医。
4、做好隔离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在生活中要尽量戴好口罩,勤洗手,在患病期间内要尽量隔离,避免传播给他人,特别是二宝家庭更要注意做好隔离。
5、特殊人群必要高度预警
有基础疾病患儿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白血病等基础病。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儿。
早产、低出生体重、年龄小于3个月,是RSV感染发展为重症的高危因素。
家长要特别注意,若以上人群在RVS流行期避免到人流多的地方聚集,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强调出现以下情况均应尽快到医院救治,切勿在家等待或者自行诊治,从而延误病情导致危重症发生:
对于<2岁,尤其<6月龄的婴幼儿
出现咳嗽、喘憋
呼吸频率>60次/分
指端氧饱和度<90%
持续高热、精神差,不思饮食,伴或者不伴呼吸困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