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云香老师的第35课《与孩子发生冲突,到底该听谁的?》
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就是父母说了算,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所谓的权威法;
还有一种是父母拿孩子没办法,什么都是孩子说了算,所谓的放纵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溺爱孩子。
而绝大部分的父母会变成有时候权威,有时候放纵。
权威法对亲子双方的影响有哪些?
第一,奖励:
奖励也是权威法,并不是只有惩罚才是权威。当你对孩子使用奖励的时候,实际上还是父母说了算,孩子的需求依然没有被看见,没有被满足,孩子不能决定,他们只有接受,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权威。
奖励让孩子丧失自己做事情的内在动力,依赖于外界的奖励,而且奖励还得不断加码,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敏感递减。
第二,惩罚:
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都是在使用权威。权威法表面上是父母赢了孩子输了,父母说了算,但事实上是两个人都输。
放纵法对孩子的影响:
第一,他会害怕。因为他不知道到底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他还在时时提防着父母发脾气,算后账。
第二,他会内疚,觉得自己很不好。
第三,放纵孩子,会没办法教会孩子尊重别人的需要,他会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和社会规范是什么。
表面上看,被溺爱放纵的孩子得到了很多爱,事实上压根没有人爱他,他真正的需求是没有人看见的。
还有一些家庭是爸爸权威,妈妈放纵。不管是爸爸权威还是妈妈的放纵,都没有真正看见孩子需求,也没有教会孩子如何自我负责。
作业:
1、总结一下在聆听和表达的过程中你的收获和体验。
在我没有情绪、时间也宽裕的时候倾听,我会倾听出孩子背后的情绪,更容易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但当我情绪没有处理好去倾听孩子时,我往往会被孩子带去问题区,双方就会产生冲突。
2、当双方处在问题区的时候,你一般是采用什么方法处理的呢?结果怎样呢?
以前的做法就是用权威法,什么都得听我的,我说的就是正确的。孩子听后,在当时迫于我的权威勉强接答应下来,但心里是不认同的、不服气的。没过几天,他还是我行我素,屡教不改,又引起了我们之间的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