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购物不受控,家里放着一堆没有用完的护肤品,每季都会买回几件让自己后悔的衣服,最近一次去超市明明是为了买猪肝结果背回一堆零食,昨天去宜家为的是买迷你书架结果意外抗回了三盏灯,每次罗列好的购物清单似乎只能保证我不会漏掉要买的东西,却挡不住计划外的东西。看着每个月超出的帐单很想找出自己购物不受控的原因。看完《不买会死吗?》和《顾客为什么购买》相关的书后发现自己不受控的原因百分之60是自己内在匮乏,百分之40是受外在影响和商家销售手段的诱导。
书1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被物质化的我完全忽略了内心真正感受,我买的口红,面膜和衣服只是自己想变美的安慰,可短暂的安慰后什么都没有改变,可悲是我并没有发现这个现象还会继续买买买,可笑的是我以为我消费了东西其实我是消费了自己。我把注意力花在了并不能改变的地方,而真正的需要却视而不见,还好及时发现不然迟早人财两空。
“生而为人,唯有输出和创造,才更能体会到快乐,而不是消费东西,做任何形式的创造,都比买买买能带来更多的充实感”。我缺的就是充实感和让自己快乐的能力,任何的物质都无法填补,唯独不断的累积学习体检才能得到。
从书2中我知道了我的购物神经早在踏进商店大门时就已经被点燃了,计划外买的那些东西其实是商家计划内要买给我这类消费群体的东西,我可怜的自制力对抗的是整个商业集体,在我的感官不断受到刺激的同时我的自制力不断失去。我想如果没有干净的购物环境,可供试吃的食物,诱人的食物香味以及让人憧憬的的陈列摆设我是可以忍住不买的,可商家为了销量只会服务的更周全。不想被动消费,购物不受控的情况下我能做的就只有减少购物的频率了,把需要的不急用的东西写下来定期去购置,而不是想起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