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听了一个直播讲座《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经验——基于期刊编辑的经验》,主讲人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编辑靳淑敏。讲座分四个部分:选稿标准,为什么写,怎么写和常见问题。
一、期刊的选稿标准。
主要看两个层面:
(一)论文结构。外在结构即标题、摘要、正文和参考文献。内在结构即内在功能,各个部分具有该有的功能。
1.标题(研究问题)。揭示或蕴含研究问题,与正文匹配,大小标题间有逻辑,要简洁和新颖。
2.摘要(新颖观点)。呈现观点与主旨,功能是剧透而不是“放诱饵”。切忌重复题目与情感表达。是客观的,说出重要观点,不是讲意义。不要用“本文”“我”等陈述,独立成文,不分段,第三者身份表达。
3.关键词。关系搜索结果,准确,恰当,是名词术语3-5个。被引用度和被下载度,影响范围,关键词可以是热点词。
4.正文(分析论证):围绕研究问题对新颖观点进行轮哼。开头提出问题,写清“为什么写”和“下文要写什么”;本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5.参考文献。注意权威性,相关性,规范性。
(二)内在特征
1.价值特征
①理论价值
是否发展、补充和深化了已有理论?
是否提出了前瞻性的理论问题?
是否树立了有引领性的新思想、新理论?
②实践价值
是否为实践问题提供了实用性的解决方案?
是否为实践者提供认识某一教育问题的理论观点?
研究成果是否可迁移的推广价值?
2.创新特征
选题新颖性(新方向、新领域、热点难点问题的新讨论)
研究先进性(方法和技术是否有突破?)
新的研究成果
3.内容特征
撰写规范、结构完整、逻辑自洽、行文表达(要用学术语言)
其中撰写规范又包括:
①行文规范。研究规范,数据规范,图表规范,表达规范。
多读一些理论书籍,用学术规范语言表达。黑白印刷会影响你的图表吗?
②引用规范。假引用(友情、装门面、自印),不引用,伪引用。
③注释规范。注释查无实据,漏洞百出,刻意引用外文文献。
④投稿规范。私自署名,一稿多投。
二、为什么要写作
1.写作可以促进专业成长:提升专业技能,促进教育反思。
2.提升科研能力:养成文献阅读习惯,提升理论素养(问题意识、教育观点和学术思维与表达)
3.促进专业引领:固化研究成果,扩大成果影响力,建立学术表达自信(正视教学序列和研究序列人员的不同,表达教育情境中的实践成果)。
4.成为名家名师:专业结构=专业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