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单位申报、区级推荐、专家评审等环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遴选出37个教育大数据创新应用案例,包括高校案例6个,市区级案例11个,中小学学校案例20个。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在全国候选学校中脱颖而出,入选“教育大数据创新应用案例”。
经典案例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数字化生成式教研推进集团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实践
北京一七一中学通过建立生成式教研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与模式,探索教学资源循环“复用+创新修订”,课案和课堂模式复制与创新,形成“以教学资源优化引导教师自主学习,教研主题、评课标准渐进调整引导教师进阶成长”的生成式教研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1.运用数字化平台进行创新实践
(1)基于教师教研全场景大数据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教研反思,赋能教师高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建立校本云知识库,运用数字化平台自动采集教研环节的数据基于AI算法提炼出其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教师可便捷共享更多优质的校本知识,实现复用和创新。
开展在线协同教研,教师们利用数据库资源,线上线下开展主题研讨,实现深度磨课。集团的教师可以跨校区实时视频研讨,同步开展教研协作。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既发挥协同教研的合作效应,又能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班学生的教学安排。
(2)通过便捷的听评课智能工具,开展“样板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三年以内新教师的汇报课—新调入(新入职)教师风采课(博士课)等各类听评课活动。以课堂为抓手,以练促教,提高教师课堂发展。使用校本科研工具逐年开展科研活动,开展小项目研究,申报及科研流程可视化,带动学科组和教师之间的互相激励和科研热情,高效共建共享及收集教科研成果,形成常态化校本教学研究。
(3)建立智能“教师成长档案”,基于教师们参与备课、听评课、科研、培训等活动的成果输出,搭建教师成长档案,个人档案过程型的记录,智能形成教师成长轨迹,实现教师成长的可视化。
2.形成跨时空的校际教师共参与、真参与的集团化协同教研机制
建立集团内教师共同参与线上线下教研,参与课案、课堂模式复制和创新,参与听评课,打破分校被动接受式发展理念,实现校际间教学改革、课程、师资培训的同频共振。
在北京市和东城区教育政策的引领下,一七一教育集团积极响应,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区域教育融合新模式。通过与几十所小初高学校的紧密合作,于2021年7月成立了“东城区校际协同教研及资源众创联盟”。
以一七一教育集团为基地,形成了常态化、项目化的专题交流活动,通过“果之全场景教师工作发展平台”,开展了技术驱动的跨校区教研、教学工作研究。
教育大数据创新应用案例名单
高校、市区级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