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宅在家25天,像在重复同一天。上次写完练习心得,已过去4天,如果没有记录的习惯,瑜伽练习像在原地踏步。
这种感觉给人带来错觉。
身体一点点变化,不会突然变得很好,也不会变得很糟,总是缓慢的,不知不觉发生微妙的改变。今天练习顺利,没有私心杂念,没有难以完成的体式,每个动作都在自己可控范围内,像是心念掌控了自己的身体。
结束前,增加了一组蜂鸣式呼吸。没有感到声波震动给身体带来特别感受,但感得给重复的练习吹进了新鲜的空气。因为加入与以往不一样的元素,让整个练习变得更轻松愉悦,尽在掌控。
结束后,称了体重,没想到体重降至68公斤。要知道,大年初四体重69.2。我想,这与每天坚持40分钟瑜伽练习有直接关系。这是直接的变化,直观,可见,增强了自己继续在家练习的信心。
事情就是这样,你一次次练习,身体一点点改变,起初你毫无察觉,也无更多感觉。但只要你持续练习,并记下某组直观的数据,就能在时间推移中看到实质性变化,比如体重,腰围,拉伸的幅度角度,等等。
变化总在细微处,不易察觉。
每次做站立前屈,我会有意识将手掌掌面压地,并以此作为衡量练习的标准。这样一来,自己是否尽力,是否双腿站立的更直就找到了参照系。我还会用同样的方法,检测其他体式。比如,座在垫面上,双腿分开大于90度,腰背挺直前倾。此时,用一块竖起的木砖作为测量腹股沟折叠的标准。从前额碰不到木砖,到能够将前额放在木砖上,用了大约一周时间。还有,双手高举伸展带,做后侧拉伸伸展练习,20天里,伸展带逐渐缩短的距离成为练习的标准。
跟着这些细微变化,身体一点点调整,改变。这些不易察觉的变化,只有自己能觉察到。也正是这些变化和进步,让练习的信心倍增,心情更好,让练习变得越来越深入。
有时候,还会采取叠加练习的方法,不限于固定在某个体式内,比如在金刚座练习中,加入双臂伸展带的向后拉伸。一静一动,同时进行。练习结束,将脚尖竖起来,再次将砖放在脚后跟上,练习金刚座。此时脚尖会有疼痛感,尽量忍耐,实在坚持不住,就停下来。以往这个动作完全做不了,但通过增加一组练习,指尖的疼痛感逐渐减弱。
练习需要每天坚持,在坚持中增加难度,同时在坚持中用标准来衡量身体的变化。这是我在练习中的一点体会,除此之外,瑜伽练习理论也得跟上,这一点我做的不好。只是关注了练习,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相互印证,相互修正,相信增加理论后的练习收获一定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