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的1月4日,一早翻看日历,竟然还有23天就除夕了,心中却是没有一丝喜悦和期盼。不知道曾几何时,对于春节这个中国最传统的节日,成为了放个7天长假的假日而已这样的概念,而童年那些关于年的鲜活而有趣的回忆,却是饶有趣味的。
记得童年时,从进腊月开始,爸妈就忙开了,单位会分冷冻的猪头、猪蹄、带鱼等等年货,晚上,在家里的炉火旁,爸爸用烧红的火钩烫去猪头和猪蹄上残留的猪毛,随着呲呲声,一股灰烟升起后,猪毛处就变成了黑色的印记,空气中弥漫着奇特的味道,这就是年关将近的味道吧。后来家里条件略好了,年货中就增加了酱牛肉、炸肉、炸藕荷还有炸麻花等品种。那时家里没有冰箱,而冬天又冷的出奇。妈妈把提前做好的年货用盆盛了,放到凉台上。于是,这就成了我和弟弟每天惦记着的美味。趁爸妈不注意,去偷一块解解嘴馋,还不能吃太多,会被发现啊。
等过了小年,妈妈就开始打扫家里的卫生了,最喜欢在温暖的灯光下,看着妈妈把平时不舍得铺的漂亮的桌布和被单拿出来,平整的铺到床上和桌子上,心里觉得暖暖的,过年真好。新衣服是早准备好的,在年除夕的晚上,妈妈把它们叠得整整齐齐的,的放在我的床头,眼巴巴的看着崭新的衣服,美美的睡去,想着初一漂亮的样子。年初一是我最喜欢的了,跟着爸爸在家属院里挨家挨户的串门,每到一家,阿姨和叔叔就会将各式的糖果装满我的口袋,一边拜年一边摸着口袋里的糖,心里别提多美了。
而今,在西方节日的冲击下,本土的节日变得越来越淡化和无味,并不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没有文化底蕴,而是我们忽视了对自己国家文化的传承和思考。我们这一代应该给下一代留下什么,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好像越来越没有人去想它。要融合没错,而融合并不是无原则的接纳和对自己文明的摒弃,当你变成除了黄皮肤和黑眼睛以外彻头彻尾的西化或其他的什么时,我想应该会思索一下我们的来处和去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