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科学学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暨科学教育改革培训班"开班仪式后,是由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高云峰教授带来的《科学教育的改革及发展趋势》讲座。
从资料简介中,我知道高云峰教授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也一直听说清华北大的教授都不是一般人。但对高教授讲座的期待也只是停留在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上。
甚至做好了听不懂的准备,做好了逼自己认真听的准备。还准备了一杯咖啡,用来提神。
两个多小时听下来,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我对讲座中理论高度的期待没降下来,而且觉得这样的讲座特别接地气。有案例,有实操,有互动,特别佩服高教授的故事力及实践力。不禁感慨:做得好更能说得好。
高教授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的分享:
一、对科学和科学教育的理解
二、科学课程应该是怎样的课程
三、适应未来的科学教育模式
在分享中,有理论知识,理论框架的呈现。更有大量的实践案例穿插展示。还有现场制作教具,与学员进行互动。让大家见证了,什么是高效与乐趣?
一、对科学和科学教育的理解
在这一部分中,他列举了很多例子:
在称象的活动中,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方案。
一个运动员经过训练,其助跑速度、起跳角度都一定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方式起跳,效果却大不相同。利用好了科学原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吹牛大王的故事听说过吗?有了对一些事物的科学态度,你对现象可能性的判断是否更准确呢?
因有化学家李比希认真探究的科学精神,同样的生产活动只需加入少量元素,就可以少很多的噪音及力气。在你习以为常的劳累中,你是否考虑过背后的原理?是否尝试过方法的改变?
说到科学教育的内涵时高教授特别强调:科学知识可能被淘汰;科学方法可能会落后;科学精神永远推动科学前进!
我们要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更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指导,特别重要的是科学精神的培养。我们要学习,更要有意识的去用,去探究。
科学精神在科学教育的整体架构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是科学教育的灵魂。科学精神并不是脱离具体活动的抽象观念体,科学精神是在科学真理探索的过程中,在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孕育起来的推动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科学精神的内涵是很丰富的,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其集中体现;怀疑、批判、挑战是其主要特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其基本要求。
二、科学课程应该是怎样的课程
高教授说,科学课程要注重思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聊到创造思维,说到为什么重视创新?
高教授谈到:社会不断发展变化,需要用新的方法和手段去处理。通过发明创造,把梦想变为现实。
他特别举了一个航天中的创造性思维案例。一个废弃的获得2亿赔偿的卫星,因为公司员工的创造力,创新启动了它的价值。创造力的价值真的是超强!
讲到批判性思维——基于证据和逻辑时,他举了一个低头看手机的例子。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那样不好,那究竟不好在哪里呢?
从建立模型到制作模型到实际测量,不好的原理很快呈现:低头看手机,额外增加了颈椎关节和肌肉的负担,长期容易导致肌肉疲劳和硬化。
他提到的一些思维我很陌生,比如计算思维,工程思维。但通过他的结构讲解与实例展示,也激起了我的兴趣。
三、适应未来的科学教育模式
这一部分的内容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科学课程的实际案例展示让我现场见识了高教授特别棒的动手能力与互动力。更让我了解到科学课程还可以如此系列化,深度化。
这样的讲座分享太接地气了。超赞!真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向高教授学习。
遇见美好,更想美好,回去后我一定要更用心地学习,带着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并创造科学课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