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老师说,有些同学说我们猫群是散养模式,即没人来管群成员。
其实,对于猫群里这些同学的这种说法,我也是理解的。一开始,我也不知道猫群是怎样的一个平台,仅仅知道它能给我们提供价值,但它是如何的一个过程,我们并不知道。
所以就会猜想,可能通过以打卡或交作业的形式为压力产生动力,以此达到坚持创作的目的,从而提高自控力和创作能力。
然而,猫老师在昨天的在线分享又重新强调了一遍:一个群需要活跃,那怎么活跃呢?我们这边不提倡被动的,比如说让你去打卡,那东西坚持不了多久的。比如说去强迫你交作业,那也不行,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我们不要做那种幼稚的事情。
刚好今天把《自控力》这本书看完了,对猫老师这段话有了一定的理解。发觉,虽然猫老师不提倡被动和强制性,但猫群里确确实实存在“自控力”价值的。那就让我把所学到的知识去深度剖析关于猫群的“自控力”价值吧。
01
猫群的自律
首先,我们对自控力存在误解。很多人以为,压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因此,我们会设法给自己增加压力,比如上面所说的打卡、交作业。但我们回忆一下以前上学(尤其是大学)的情景,除了少部分同学会积极主动完成作业外,班里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抄作业。
那么,实际上,对于自控力差的人,打卡和交作业除了可以应付任务外,还有什么卵用?
压力是自控力的死敌,过大的压力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会消耗意志力,给自己心里带来焦虑,使得自己对想要做的事一再拖延,导致最后无法完成任务。
任何你的身心带来的压力的东西都会影响自控力的生理基础,甚至会摧毁你的意志力。
所以,打卡和交作业并不能提高自控力,反而会影响自控力。
02
猫群的身份认可
猫友们加入猫群,就是为了和猫老师一起牛逼一起飞。我想,能够加进这个群的人一定有他们的牛逼之处。所以当时我的英雄贴申请通过之后我是多么的激动,觉得自己“英雄”身份得到了认可。
既然身份得到了认可,有了这顶“光环”之后,我们就会不自觉地自控起来,根本不需要用到多少意志力。结合自己实际,我订了计划,100天内看33本书,写33篇读后感。目前来说,一切顺利。或许其他人会说这个计划不算什么,但我要说的是,这个计划已经耗光我所有剩余精力。
所以,如果我们想促进别人的某种行为,更明智的做法就是强化他们的身份认同。比如,我们想促进别人环保,就强化他们“环保人士”的身份认同。
03
猫群的传染力
很喜欢这句话:“比你牛的人都在努力了,你还有什么理由偷懒”。
自控力是会传染的,不论是薄弱的还是坚定的,也不管你信不信。我们更愿意相信,我们的决定不会受他人的影响,我们为自己的独立和自由意志感到自豪。但从研究来看,我们个人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会受他人想法、意愿和行为的影响。
群里面的牛人确实多,比如“梁超文”、“随遇而安”、“今小汐”……他们坚持每天写作,公众号每天都更新,想想他们的自控力吧。如果你想得到群里的认可,还不赶快把他们树立为榜样进行模仿,向这个群体的价值靠拢。
04
猫群的认同
试想一下公众号或朋友圈里面的那些“标题党”,如“据说看了这个的人,99%会怎样”。这样的标题是不是很吸引人?大部分人会忍不住的点进去看!
因此,当群体里的其他人都在做某事时,我们很容易认为这件事是应该做的聪明事。
拿我们写作组来说,既然加进了写作组,当然是为写作而来。群里每天都有大部分人分享自己的作品,自然我们也会很容易受群体力量的影响,99%的人都在做了,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做。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更有效路径来提高自控力。
最后,借用猫老师一句话结尾:不去做,然并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