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从零开始的班级
2021年8月30号是新生报道的日子,也是我教师生涯的正式开始。如何与低年级学生相处,如何与家长打交道,如何才能胜任班主任工.作.....我知道对初高中生和小学生的相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一切像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般,所以种种疑问更加令我忐忑不安。但赶鸭子上架都到这了,顾不得打退堂鼓,于是我开始着手准备迎接新生的各项事宜。
打印班群二维码、学生名单,领校服和早餐宣传单,随后我就在教室里紧张地等待家长和学生的到来。不一会儿,一群家长就牵着孩子走进教室,他们询问我:“老师你好,请问这是一(4)班吗?你是班主任吗?”我深吸一口气,说出在心里默念了好几遍的台词,脸上保持着淡定:“您好,欢迎加入一(4)班这个大家庭,我是廖老师。请先扫码进群,准备好证件,排队登记。”
秩序在五六分钟后就被打破了,开始有家长向我询问各种信息——“老师,校服买哪些”“老师,没带户口本复印件怎么办?”“老师,我是XX奶奶,不知道怎么操作微信”我感到一阵“眩晕”,场面好像有些失控。好在这时一个老师走了进来,她告诉我,把桌子上的文件标好顺序,重要的事写在黑板上。这样一来果然省了很多口舌,后面的登记也得以顺利开展。
从这个小插曲中我明白了:作为老师,我们的指令要一目了然、有顺序,自己首先要明晰各项任务,如此才能让家长和学生更好地执行。
02.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教育学》的课程中曾经提到过,教师的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尤其是与优秀同事交流非常重要的。首先,我学到的是“多记录、多沟通”,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有效沟通可以使教师与家长迅速建立起信任,多记录则让家长知道老师都做了哪些工作,付出了哪些努力,能使老师获得家长更多的理解与配合。
我们年级办公室有一位同事非常会组织教学,管理班级,深受领导、家长的信赖。作为小白的我默默学习着她是如何开展班级工作、如何与家长沟通的,看她的朋友圈感觉受益颇丰。在开学典礼时,阿华老师就记录下了孩子们进场、站队时的照片。除此之外,我看到阿华老师经常记录班级中的大扫除时刻、德育活动、家长会、校园活动,真的是一位非常有仪式感的老师。这些图文不仅标记了她工作的轨迹,也用行动告诉家长:我有用心对待你们的孩子,可以放心把孩子交给我。新生欢迎仪式上,我也学着她拍下了一些照片发在班级群。果然,家长们也很感谢老师记录下了孩子们的重要时刻,这些照片出现在了好几个家长的朋友圈里。
其次,在与同事相处中我也学会了:多听、多看。特别是新老师,在我们晕头转向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做的时候,可以学学他们的做法。比如开学第二天,我训练完了口令、熟悉完学生,突然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与学生们开始大眼瞪小眼。这个时候我听到教室外有动静,原来隔壁两个班都出来列队按身高重新编座位,于是我赶紧让我们班的同学们背好书包也出来排队,接下我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一切又得以有序进行。
03.磨刀不误砍柴工
开学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想让学生开始学习新课的知识了。结果刚上课五分钟,有的同学就开始下座位,跑到讲台上问我能不能喝水、扔垃圾;有的同学直接打断我的讲话,向我抛出各种问题;还有的同学完全不听讲,拿着水彩笔在涂涂画画。于是我只能停下教学脚步,又开始组织纪律,反复和孩子们强调“要说话请举手”“小嘴巴不说话”,上课了不能随便下座位等等。我回想起小薇老师的提醒:“一年级的学生首先要立规矩,只有先把习惯打好了,后面的教学才会顺利。”
确实,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如果不顾一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情况就开始一股脑上课,只能是白费口舌。只有先让学生习惯了这些纪律,才能实现有效教学。不能小看了对学生的教学口令训练,不仅要练,还要反反复复练。“小眼睛看黑板”“要说话请举手”“一二三坐端正”,其实这些就是《教育心理学》中说的课堂上运用好有意注意,给予信号,适时提醒。低年级的学生特别需要老师提醒,才能将他们天马行空的思绪拽回教室。
同时,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和孩子们沟通时应该更加具体化、口语化,尽量生动有趣,可以少说,以图片、短片的形式让孩子们产生兴趣。此外,还要积极使用贴纸奖励,口头表扬等方式,让孩子们有获得感、参与感。仔细想想,以前自己上小学的时候也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贴纸和表扬拼命表现,老师们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