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计4600字,阅读约需11分钟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数字经济”,从此数字经济成为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数字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坚定不移的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加强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作为独立篇章;2021年10月19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 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如果说以上动态仅能说明数字经济的战略部署和发展趋势,那么2021年11月6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的通知》(工信部企业〔2021〕170号)则直接明确了“数字目标”:打造一批数字化标杆企业,到2022年底,组织100家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为不少于1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评价诊断服务和解决方案,推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业务“上云”;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进园区活动,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标准宣贯、现场诊断和供需对接,推广1000个以上应用场景,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
“数字中国”的部署正在加速,而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在提速,各行各业中的头部企业均在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力求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然而,在数字化转型的实操过程中,不会转、转得慢、效果未达预期等问题困扰着各企业,尤其是在经营发展举步维艰的传统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更加“举步维艰”。本文编者简要阐述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几个关键点:一是定位要准;二是规划要稳;三是理念要新;四是措施接地气;五是团队要保障。抛砖引玉,希望能为正在被数字化转型困扰的企业家提供参考。
关键点一:定位要准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覆盖范围超广的神经网络,包含了行业上下游品牌、营销、生产、仓储、物流、服务、结算、技术、组织等众多要素,其目标是“面对企业经营、行业发展、产业重塑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要素,通过数据的自动流动,做出最正确的决定,实现经营要素的效能最大化”,即以上帝视角统筹全局,指挥行业最优协作,从而让行业、企业以最快的速度发展。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每个企业都希望成为这个“上帝”,然而,传统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准确定位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转型目标,否则“蛇吞象”的悲剧将会重演。以下编者简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常见定位。
从企业规模来看:一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更多的应该聚焦到企业内部,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升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从传统企业转变为“自动化企业”,“业务数据化”是其关键,“决策智能化”是其愿景;二是大型企业,应聚焦行业乃至产业,构筑超越企业自身的产业数字化体系,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衍生新业态、新行业,从传统企业转变为“数字化企业”。
从企业类型来看:一是制造型企业,应深入研究自身的生产制造以及经营管理模式,洞悉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借助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制造模式,促进自身降本增效,管理模式转变是其关键;二是平台型企业,要聚焦灵活运用互联网相关技术和经营理念,切忌无限的多元化发展,确保始终把握技术赋能的价值引领优势,技术突破是其关键;三是生态型企业,要打造适合各方的生态服务平台,综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及相关思想,突出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协调优势,力保生态运营的良性循环,生态构建是其关键。
准确的定位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但“放眼世界、审慎自身、聚焦一点”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定位时不变的有效方法。
关键点二:规划要稳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理念、组织方式、业务模式、经营方式等全方位的变革,需要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做好企业战略规划则是保障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
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只要投入资金,完成高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是实现了数字化;二是认为只要做到线下业务线上化就是数字化,因此在战略规划时单向建设,急于求成,结果“两张皮”时常发生,甚至数字化建设部门和传统业务部门水火不容,数字化转型规划极易夭折。客观上,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投资巨大的持久战,从软硬件建设、系统维护、人力培训到业务试错,都需要交大量的学费、投入巨资,中小微企业受限于资金储备不够雄厚,急于创收,畸形发展,往往半途而废。主观上,技术只是基础,数字化转型更重要的是经营理念、组织架构、经营模式的全方位变革,大多中小微企业缺少系统化思考的视野、持之以恒的决心和强有力的制度设计,导致转型缓慢。企业要充分了解自身现有基础与战略定位之间的差距,在规划建设时,要从顶端出发,系统性的分阶段、分步骤制定实施策略,形成可持续发展、符合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实际上,传统企业在规划数字化转型时,要坚持“先易后难、先内后外、持续投入、积极创新、业务技术两手都要抓”的原则,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数字赋能阶段,即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数字技术的使用,提升企业内部及上下游的生产经营效率,同时培育企业的数字化文化,提高员工的数字化意识和对转型的信心,实现业务数字化;二是优化应用阶段,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建模技术进行流程优化,达到资源最优配置,降本增效,实现业务自动(智能)化;三是业务转型阶段,把原来“转不动”的上下游业务,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赋能和润滑,达到自然整合、轻松转身的目标,充分释放协同供应链的能量,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四是行业再造阶段,作为传统企业脱胎换骨转化为数字化企业的关键一步,在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打造行业标准、衍射新型业务、再造生产关系,实现数据业务化,企业逐步弱化原有核心业务,新型的数字化业务成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和盈利所在。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四个阶段中,企业愿景、使命、价值观等企业文化以及业务场景、组织架构、技术平台、运营模式均需要快速迭代、敏捷优化,企业需要坚持PDCA方法,不断校正规划,始终让规划走在最正确的航线上。
关键点三:理念要新
数字化转型是基于业务全景的革新模式,不是简单的信息化系统升级,理念、文化、制度、模式和执行的统一是数字化转型的制高点,在持续的建设过程中,随着转型的广度、深度、颗粒度逐步提升,理念这个制高点越发重要。编者看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要坚持以下发展理念。
一是开放共创:当前各行业从业企业的竞争关系已经从线性竞争开始向生态共赢转变,且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行业的整体转变作为土壤,如果一个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那么转型必然不会成功。因此,在数字化转型的赛道上,行业各企业应该从“竞争对手”关系转变为“共创友商”关系。
二是全员工程:编者总会听到“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实际上,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一把手工程,也不仅仅是只靠专业的部门组织和推动建设,更需要全员——企业全部员工以及上下游全部合作伙伴的一致支持,只有全员把数字化转型当作是自己的分内事甚至职业追求,数字化转型才会快速发展。
三是谨遵政策:数字化转型需要以政策作为发展的重要引导,有效匹配相关政策,借助政府在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要谨遵各项监管制度,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四是持续发力:数字化转型的全场景、全流程特性,决定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立竿见影非其特点,作为企业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转型,切忌急功近利,企业要让全员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不可逆转性,同时坚信企业管理者持续建设、逐步发力的决心。
五是积极创新:革新即改革创新,不能创新的企业难以生存,只要企业营造积极创新的氛围,管理者就会发现员工个个都是创新能手。
六是勇于试错:改革创新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各种尝试,而过程中难以避免发生各类错误,企业需要在文化中提倡勇于试错精神,在考核中弱化创新试错的惩罚,建立合理的试错机制,让员工不怕错、愿创新、敢尝试。
七是机制驱动:业务都数字化了,管理还不能数字化吗? 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要在各个环节建立可量化的管理机制,从“管理靠吼”逐步转变为机制驱动,提升决策和转型效率。
八是服务为王:传统企业所竞争的产品、价格、渠道均已同质化,而数字化转型是以客户体验、客户服务为核心打造新型竞争力,企业要以“客户服务至上”为理念,在各个环节做到客户服务的无缝衔接。
关键点四:措施接地气
数字化转型的落地措施决定着转型的成败,在制定转型措施时,企业若重视以下几点,转型工作必然事半功倍。
一是搭建中台体系:企业应结合其组织结构、技术基础,建立业务中台、数据中台、运营中台乃至财务中台,通过中台体系的应用,实现扁平化管理,提升衔接协调效率,为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二是坚持业务先行:任何脱离业务需求的技术都是摆设,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不是B2C电商,不是由产品驱动业务,而应该结合自身、行业业务的发展,深入挖掘突破点,加强流程再造,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各个突破,由点到线、由线到网、由网到圈(生态圈)。
三是重视数据资源:数据流是数据转型的血脉,是企业构建数字经济时代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要统筹数据资源,建立完善的信息库,在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的过程中顺畅过渡。
四是重视落地方法:首先要重视复盘,确保对每次微小的改革尝试都能够充分总结、透彻认识,总结其中的优势和不足;其次要洞察市场,识别市场趋势和机遇,确保所有的改革都是围绕市场、围绕客户开展;三是要细化目标,一年的目标是规划,一年的变数太多,企业应制定每项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季度目标、甚至是月度目标,制定目标时坚持“努力可及”原则,高不可及的目标容易让员工对发展规划背后的决心和可持续性产生疑问,而保守的目标又无法有效推进转型的进程和员工的成长;四是行动计划接地气,确保制定的各项行动计划、落地措施切实可操作,行动计划要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和具体时间节点,同时制定应急预案。
关键点五:团队要保障
任何事情的成败最终决定在“人”,数字化转型也不例外。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打造一支能够适应数字时代业务发展,具备先进数字理念、数字技能、数字业务能力的铁军。然而,众多企业都感觉“数字化人才缺失、招聘不到复合型人才”,懂行业的不懂数字化,懂数字化的不懂行业,实际上,这是个误区,数字化转型的团队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明确团队架构:数字化意味着精细化,当企业深入调研、详细设计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架构后,会发现随着分工的明确、岗位画像的形成,多数岗位仍然是市场中广泛存在的,仅少数岗位需要较为深刻的全面性,因此明确团队架构、岗位分工是团队保障的基础。
二是重塑企业文化:将员工的成长与学习纳入到企业的长期愿景中,融合传统企业和数字化企业的思想,通过系统性的培训,弘扬数字文化,激荡创新思维,让数字素养成为各岗位知识要求的标配,让人员保障成为各环节数字化转型的发动机,重新激发老员工的“工作动力”,让新员工“既来之则安之”,构建人才梯队。
三是重视外在力量:充分借助培训机构、咨询公司、技术服务提供商的专业能力,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同时降低成本。
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已不可阻挡,数字化转型是创造经济价值、形成增长动能的核心力量,是释放社会价值、促进民生进步的重要历程。如何快速、有效地推动数字化转型不容回避,传统企业应切实围绕智能制造、平台赋能和生态构筑三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开放共创较为理想的转型条件,保障企业和行业有序转型,享受数字经济的红利。